廣告

辜仲立前進矽谷2|直擊最強雙足機器人 1機抵3人!台灣專家評析:極具競爭力

財經 科技新知
2025/04/28 17:49
克里夫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美國矽谷新創Figure AI的人形機器人研發領先全球,已量產並投入市場。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探訪Figure AI研發基地,全智通機器人執行長李聰榮也隨行。他參訪後指出,「Figure AI雙足機器人技術非常先進,對產品未來市場定位明確」,該機器人主要是工廠的服務應用,因目前普遍缺工,如有機器人可做人類的3倍工作量,公司折舊攤提成本就僅1/3,非常有競爭力。

(記者蕭文康、張翠蘭、沈君帆、葉志明、吳慧玲/矽谷採訪報導)

中租總裁辜仲立與全智通機器人公司執行長李聰榮參觀Figure AI總部,看見最新機器人figure 02的訓練情景。沈君帆攝 zoomin
中租總裁辜仲立與全智通機器人公司執行長李聰榮參觀Figure AI總部,看見最新機器人figure 02的訓練情景。沈君帆攝

Figure AI的人形機器人可夜間工作、降管理成本

李聰榮分析,Figure AI人形機器人可在夜間工作,不需開燈,這方面也可省很多成本,同時減少很多管理工人的成本,這方面的確可充分發揮優勢且替企業節省非常多成本。

在產品開發方面,Figure AI人形機器人生產速度非常快,公司才成立3年,已出兩代機器人,研發技術也非常先進,因為他們有自己的AI訓練軟體系統,由自己開發,非常先進。

 

Figure 02可以在夜間工作不需開燈。翻攝自Figure AI官網 zoomin
Figure 02可以在夜間工作不需開燈。翻攝自Figure AI官網

台灣目前仍欠缺開發人形機器人基礎建設及人才

至於和台灣機器人發展相較有哪些不同?李聰榮強調,台灣目前沒有一家公司可真正做出人形機器人,也就是雙足的擬人機器人,主要是整個基礎建設要配合,因機器人所有零件非常多,從鏡頭、感應器各方面,目前台灣零件大概只有相機方面還不錯,沒有大廠在生產雷達,還有自動聲波感測器及紅外線感測器,這些成本還是中國大陸低很多,另外,機器人手臂上面這個減速器,台灣只有一兩家在做,像盟英、盟立這樣的公司,減速器成本也很難跟中國大陸來競爭。

此外,最重要還是整個軟體開發,這方面台灣人才非常非常欠缺,整個基礎建設來講,目前為止無法做到雙足機器人,主要還是以自動搬運為主,相對技術層次簡單很多。

 

人形機器人需要結合各種複雜的技術

李聰榮指出,一旦做人形機器人,在環境裡移動時會面臨很多技術問題,比方機器人視覺要靠鏡頭,鏡頭有焦距的問題,要遠近,鏡頭無法像人眼伸縮焦距變化很深,假如要看近的、看中的,還有看遠的,要搭配不同鏡頭,還要看平面或看立體,行進時會碰到很多障礙,裡如看透明玻璃時,鏡頭無法分辨,須靠超聲波,就是打那個聲波回傳,左右牆壁會不會撞到,它可能必須靠紅外線,如果地面有門檻,或走到邊邊會不會掉下去,須靠紅外線。

另外,還要沿路走,不會迷失方向,知道自己的路徑,這個要靠雷達,還要再靠陀螺儀、慣性感測器(IMU)、GPS定位。所以大部分的關鍵零組件在台灣還沒有或比較少廠商做。

 

Figure AI推出第二代機器人Figure 02,可以做更精細的動作。翻攝自Figure AI官網 zoomin
Figure AI推出第二代機器人Figure 02,可以做更精細的動作。翻攝自Figure AI官網

李聰榮認為,整個機器人是非常複雜的,因為沒有一個裝置能像人眼這麼厲害,必須靠很多不同零件融合在一起,此外,假設機器人要去取物,他沿路前進時,第一個要能夠靠視覺知道東西大概在哪裡,抵達後要真正拿取時, 必須會看,這是辨識的技術。

這樣還不夠,機器人要在沿路能夠定位、還要建地圖,最後到了這個物體前面,沿路走過去,他就要計算距離,用什麼樣的姿態拿取,這個手臂要怎麼樣能拿這個物件,因為機器人的手臂不是像我們這麼靈活, 所以它可能要從不同的方向去取,那它就沿路看、沿路計算,假如桌上是一杯水,稍微偏一點,就可能把這個杯子弄翻, 所以這個非常精細。

至於台灣市場何時會有雙足機器人?李聰榮無法預測,他表示,這很難,主要是雙足機器人市場開發的資金非常非常大,要AI訓練這些設備,還需要很多高階科技人才。

相關新聞 辜仲立前進矽谷1|直擊獨角獸Figure AI 見地表最強機器人直呼「太心動了」

              辜仲立前進矽谷2|直擊最強雙足機器人 1機抵3人!台灣專家評析:極具競爭力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辜仲立 # 中租 # 矽谷 # 人形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