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直擊|大宇資「AI餐飲機器人」實驗室曝光 50秒煮好一碗拉麵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近日在YouTube流傳一支「AI餐飲機器人」影片,引發網友議論,之後發現原來是由大宇資所開發,外界好奇遊戲廠為何要去做AI餐飲機器人?大宇資董事長凃俊光對《知新聞》透露,經營餐飲事業必須解決的就是人力問題,尤其日本廚師流失非常快,不是因為找不到新的人,而是原先的職人年紀大了要退休,職人精神很難傳承下來,於是想到透過機器人去承接職人精神是最方便而且最直接的方式,才會想要推出AI餐飲機器人。

駁遊戲跨AI機器人不相關、AI是刻在遊戲公司骨子裡面的DNA
《知新聞》獨家直擊大宇資位於信義區巷弄的AI餐飲機器人實驗室,裡面的工程師正在努調校各種AI數據,讓AI機器人學習煮好一碗拉麵並能達到職人手法的日本拉麵。
外界會質疑AI餐飲機器人跟遊戲產業沒有關聯,凃俊光解釋,事實上AI是刻在遊戲公司骨子裡面的DNA,「當你打第一套麻將遊戲時,那個就是AI,難道是背後有真人跟你打嗎?」所以AI最早的應用就在遊戲裡面,包括圖形的自動判斷、劇情自動的連結,所以打怪獸時,怪獸會閃躲,都是AI的應用。
因為有這樣開發遊戲的經驗,最近開始開發AI餐飲機器人,它只要透過圖形的辨識,就會自己移動,這跟遊戲很像,就像你要打怪獸的時候,怪獸會根據你的位置、定位,變化不同的方位,「其實它跟遊戲是很相近的」。

AI機器人跟餐飲自動化是兩個不同概念
有人認為這只是自動化而不是真的智慧機器人,凃俊光強調,AI機器人跟餐飲自動化是兩個不同概念,餐飲自動化只是單純將食物煮出來,利用一定的程序、一定動作煮出來的東西,而AI餐飲機器人是可以客製化且模仿職人口味,例如大宇資的AI拉麵機器人,「今天我可以選擇要吃北野先生職人手法的拉麵,或選擇中島先生職人拉麵的手法」,AI機器人在甩麵力道、瀝乾動作、次數上的程序都不一樣,包括煮麵的時間,麵條要偏軟偏硬、湯要偏鹹偏淡,都可以不一樣,這才是AI機器人,它做出來的東西跟一般的機械製造不一樣。
凃俊光強調,大宇資AI機器人跟別人做出來的不太一樣,最大的特色不僅是節省人力等問題,最重就是技術移植並模擬職人的手法。目前大宇資的AI餐飲機器人仍在不斷自我學習當中,每天可學習上千張圖片,一次可同時煮6碗麵,其中粗麵最快50秒、細麵2分20秒就可煮好。
相關新聞:
大宇資董座專訪1|賣「祖產」又跨足餐飲遭譏「不務正業」 凃俊光曝市值翻20倍關鍵
大宇資董座專訪2|百人公司壯到1600人!凃俊光最多工作是和員工聊天
大宇資董座專訪3|凃俊光跨足紅酒又併百年清酒廠 只因企業大佬一句話

AI餐飲機器人影片上架24小時收到1300封洽詢信
凃俊光坦言,大宇資曾在國外進行AI餐飲機器人影片投放,效果讓人驚訝,在歐洲跟美國7個國家臉書,光是24小時就有19萬次的觀看,而且百分之百看完的人比例高達92.3%,當天就收到1300多份的信件要來洽詢這個產品,非常令人興奮,AI餐飲機器人應該可以取得不錯的成果。
他認為歐美是AI餐飲機器人最大的市場,因為它人工非常貴,台灣也很多的市場,例如百貨商場、筑前屋自己的自營店、長照中心等,很多長照中心來詢問能不能進駐,因為現在長照中心人也很多,住滿就像一座300人的飯店一樣,還是要煮飯給這些人吃,如何讓他們能夠吃到一碗職人手法的熱騰騰拉麵,減輕廚師的負擔。

併購重整後的筑前屋跨入餐飲業
外界好奇大宇資為何想到切入餐飲事業?凃俊光提到,大宇資之前完全沒有餐飲經驗,而日本筑前屋在新冠疫情時,所有餐飲業生意都非常慘淡也看不到未來,筑前屋最大的問題在於它負債近30億日圓、有800個員工並正在重整,2023年日本開放國門也讓人看到曙光,就在筑前屋母公司重整後由大宇資進行併購,目前日本筑前屋營運已出現獲利,今年展店速度會再更加快。
現在筑前屋直營店大概有40幾家,加下加盟店鋪就過百家,今年大概會再增加12家,在台灣今年將由1家增至4家,另一個較平民品牌肉的長谷川,在百貨商場已有7家,今年會再增加2家,很多日本企業看到筑前屋由虧轉盈的成果,也紛紛跟大宇資洽詢希望合併或合作,他透露,今年應該會在日本再併購一些新的、不一樣品類的餐飲業。

日本加台灣門市105家、今年再展店7家
筑前屋總經理葉盈吟補充說明,大宇資在去年2月正式接手日本餐飲集團,4月就在台灣開第一家店,日本目前98家,台灣7家店,加起來是105家,今年的展店計畫預計台灣加日本會再展12家店。
葉盈吟這1年來管理日本、台灣兩地門市,她發現兩地飲食文化差異非常大,大宇資希望原汁原味將日本的口味跟品質全部帶到台灣,過程也面臨不少問題,例如肉質、原物料都不一樣,光是炸雞口味要做到一致,大概試吃了40幾次,最後靠台日兩邊合作才成功還原口味,令她相當感動的。她說,日本人習慣是一邊喝酒一邊吃東西,剛引進台灣時,很多消費者反應偏鹹,後來為了配合台灣人口味,慢慢進行微調。
另外,日本人會吃小菜,筑前屋在日本很大的特色是做很多內臟料理,那些涼拌菜在台灣比較少見,這部分也有引進台灣,但台灣人不太吃內臟,且蠻多消費者反應要有炒飯、煎餃等餐點,但在日本就比較少這類餐點,因為他們都是喝酒應酬完了,回到家附近才吃主食類的東西,就是兩邊文化的差異。
筑員屋集團在日本有12個品牌,大宇資目前引進兩個品牌,第一個是「肉的長谷川」,以漢堡排為主,第二個是筑前屋,就是居酒屋品牌,未來會再引僅幾個品牌,目前還在選點跟評估之中。

AI餐飲機器人將來會引進到筑前屋門市
她說,AI餐飲機器人也會引進到筑前屋門市,台灣、日本店都會導入,當初會開發AI機器人就是老闆看到餐飲業有蠻多痛點,比如說勞工很難找,再來就是技術移植及人為疏失,每個人去操作烤串或是拉麵,口味都會不一樣,這對消費者及店家的經營都非常困擾,開發AI機器人就是要去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