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修法「醫界籲暫緩」!邱泰源:沒共識不會倉促上路、有的先行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為改善醫事人員血汗低薪,健保署拋出「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修法,擬新增針對醫事人員的「最低薪資」保障,未達標醫療院所將不予健保特約。今(4/14)民進黨立委賴惠員等立委與多個醫師公會表達疑慮,呼籲政府暫緩修訂,衛福部長邱泰源開記者會強調,醫界心聲都有聽到,但健保環境已10多年沒改,有共識的可以先走,沒共識一定會跟醫界相關團體好好坐下來溝通,尋求共識,在沒有共識前不會倉促上路,希望把辦法改的更符合人民跟醫界。

為改革醫事人員血汗低薪,健保署研擬修訂「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若醫事服務機構的專職醫事人員健保月投保金額未達最低工資兩倍、1.5倍、未公開最低及平均健保月投保金額,將列入不列入健保特約醫院,也就是民眾到該院所就醫將無法使用健保。醫界擔心診所倒一片。綠委賴惠員、王正旭、郭昱晴、林月琴今於立法院偕多個醫師公會舉行記者會,公開呼籲暫緩推動修法,回歸專業與政策溝通。衛福部為此召開臨時記者會,由部長邱泰源和健保署長石崇良出面回應,在沒有共識前,不會上路。
衛福部今召開「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疑義說明,邱泰源強調,醫療體系跟健保的改革是迎接未來多項挑戰裡必要的,但一定有三大原則,第一、再怎麽改革都要維繫給民眾最高的醫療品質,第二、要給所有的醫事同仁尊嚴,包含安全、合理待遇的工作環境,第三、讓醫療院所能順暢運作,這才能達到前面兩個目標。
邱泰源表示,努力下,健保總額成長率8.8%,重要的就是讓人民的醫療品質能夠得到更多的保障,讓醫療環境變得更好好,是健康台灣的願景。
針對立委與多個醫師公會表達疑慮,呼籲政府暫緩修訂,邱泰源強調,醫界的心聲其實我們都有聽到,但健保環境已有10多年沒改,健保署非常用心,針對現行環境適合的辦法,讓醫療院所、人民健康、同仁工作環境等改善,有共識的可以先走,沒共識的一定會跟醫界相關團體好好坐下來溝通,尋求共識,在沒有共識前不會倉促上路,希望把辦法改的更符合人民跟醫界。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補充,「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上一次的修訂為2013年,已經超過十年未修訂,這次做較大幅度的檢討,提出全文修正草案,草案目前還沒預告,會分批次跟醫師人員、醫院代表做溝通。
本次修正重點有四大面向,一、有關於特約條件修訂,因應環境、醫療資源分布均衡的問題,對新設立或擴充的醫院的規模等,考量醫藥資源區域需要,特約擇必要跟擇優的期限、範圍修正,同時對特約機構的醫師人員的薪資做出基本保障條文。
二、對新形態的醫療服務,在特約管理辦法裡賦予彈性,包含居家醫療、各類機構式服務,如老福機構、安養機構、長照機構等等的外展性服務,及新形態的遠距服務等,納入這次修法中,讓它賦予法源。
三、對於醫療品質的確保,各類的服務機構都有評鑑條文,但在一些達到醫院規模的診所,卻沒有相關的品質確保機制,另外,過去一些私立醫院為了規避評鑑,不斷以更換負責人的方式,未達到評鑑規定的,這次也列入修法。
四、保障民眾權益的部分,在相關特約機構中收取自費的規定規範,及不得無故拒收病人或轉成自費收取等,保障民眾的權益,但同時也希望民眾能夠珍惜醫療資源,如果已經沒有住院的需要,仍然不離院,條文裡明定「不予給付」,希望讓有需要的民眾都能夠得健保的醫療服務。
石崇良表示,範圍相當的多,按照部長指示,持續與各界溝通,有共識的部分希望盡快上路,至於近期外界關注特約機構裡的人員薪資訂出聯動基本工資的保障的條文,今年的總額是歷年成長率最高,除了總額成長 531億外,去年在總額里頭移出公務預算相對來講今年的預算較充足。
石崇良舉例,單就醫院總額部分已來到6,437億,較去年成長近400億,往年成長大概在200、300億間,足足增加近100億;基層診所總額1,750億,較去年成長近100億,歷年成長都在30-50億之間,換言之,今年不論西醫基層的總額或醫院總額都較往年有大幅的成長,因此借總額成長的時候,能夠改善醫師人員的薪資,所以做出相關特約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