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的「兩岸互不隸屬」造成台股震盪 陳冲:兩岸共同文化沒有困難不能克服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昨日就職演說提到兩岸「互不隸屬」,國台辦回批「謀獨挑釁、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訊號」,暴露「台獨工作者的本性」,在賴清德談話後,台股昨盤中急殺跳水,上下震盪236點,最後收小漲13點,台股今日早盤一度下跌百點。
兩岸關係如何和緩?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指出,祭祖代表慎終追遠,是我們的傳統習俗;訪親表示血濃於水,是我們的優良傳承,「只要牢記共同文化,沒有困難是不能克服的。」
陳冲日前在中國大陸演講指出,談到兩岸經貿何去何從,其實不必多言,只要大家想想1969年首次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的J. Tinbergen所說:兩個經濟體的貿易量,與二者GDP乘積成正比,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那麼兩岸是應對抗還是合作?個人相信,兩岸經貿是Tinbergen重力模型最生動的寫照。
Tinbergen與Hendricus(1962)將引力模型應用在國際貿易分析距今已超過60年,國內專家論文顯示,台灣對外貿易都合乎引力原理之假說:台灣與主要貿易國間之貿易量與台灣GDP、主要貿易國GDP都成正相關;與距離成反相關;對中國出口較其他國家顯著。
台商崛起搭上全球化風潮
5月16日陳冲應邀參加在大陸福州舉辦「第26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及「2024兩岸商會合作交流活動」,並擔任主旨演講,主題是「加強兩岸經貿交流 因應地緣政治經濟變局」。今年是福州台企協成立30周年,而早在80年代初期,第一家台商已在福州開工生產,先後來到福建的台商因認真打拼,多有良好的成績。其中固然有許多主客觀因素,但陳冲認為台商的崛起受惠於兩項風潮,一是當年改革開放的政策,二就是1980年代後期的全球化浪潮。
全球化風潮,將國際貿易比較利益的好處極大化,使海峽兩岸的廠商享受全球化的成果,但各位應該已經感覺,最近10年來全球化的腳步好像減緩,事實上從歐巴馬、川普、乃至拜登,美國已不再鼓吹自由貿易,代之而起的是脫鉤、短鏈,晚近更是Friendshoring、Decoupling、Derisking。最近一年開始常聽到碎片化,英文是Geoeconomic Fragmentation,這是某些經濟學家的專長,把簡單的觀念複雜化,其實這碎片化就是反全球化。
反全球化世界GDP將減7%等於抹去德法
很巧的,就在這星期,有兩件事發生。一是經濟學人雜誌的cover story,講的是逆向全球化,另一是IMF第一副總裁Gopinath(高屏娜)在史丹福大學的呼籲,重點是同一件事:地緣經濟的碎片化! 也許有人會說,經濟學人這10年來也不是第一次談反全球化,高屏娜更是半年來第二次(前次是在世界經濟會議)發言,但晚近言論憂心忡忡,倒是前所未見,也表示經濟學界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這二者的說法也呼應了本年初IMF總裁喬治愛娃的言論,當時IMF總裁在答覆記者問題時,直接了當表示,眼下這種對抗也就是碎片化如果持續,世界GDP將減少7%,7%究竟是多少?就等於在世界經濟地圖上直接抹去法國與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