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國家隊1|台灣技術自有程度高但「賠錢生意沒人做」 市場規模成突破關鍵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6月底,《華爾街日報》曾報導,台灣要發展無人機國家隊,無奈關鍵零組件供應鏈掌控在中國大陸手中,再度引發市場關心台灣無人機發展狀況。惟根據台灣產業人士分析,台灣本身的技術不是問題,問題是,缺乏市場規模,廠商看不到可能的發展空間,當然不願意投資產線,如何把台灣本身市場規模擴大,進而還可以外銷,技術跟產能就可迎刃而解。
台灣市場規模有限
法人指出,2022年烏俄戰爭爆發至今尚未結束,2023年又有以加戰爭,讓無人機在現在戰場上的應用已經完整展現在世人眼前。居台灣產業龍頭地位的工研院,也自行研發不少無人機,據了解,除了葉片部分需要從荷蘭進口外,整台無人機所需要的零件,台灣本身都有自行研發、生產的能力。
但問題還是在量產,工研院相關人員指出,「簡單的說,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現在台灣的市場就是這麼大,幾十億的市場,能養活多少廠商?加上後續訂單還有沒有著落也沒人知道,哪家廠商會願意投入產線進行量產?
根據研究機構TrendForce(集邦科技)研究,隨著各國積極投入軍用無人機採購、部署與研發,預估2022~2025年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規模,有望自165億美元(約5396億台幣)成長至343億美元(約1.12兆台幣),年複合成長率達27.6%。而軍用無人機需求攀升,有望為台灣廠商帶來更多商機,目前台灣廠商在無人機領域布局涵蓋整機與零組件,不僅能受惠於政策所帶動的本土需求,也有機會切入國際市場。
TrendForce指出,台廠在無人機領域的布局,整機方面,雷虎科技布局已久,其產品包含中小型多用途、多旋翼無人機、中大型無人直升機與潛艇,可應用於攝影、監控、偵察、巡檢、通訊支援、急難救助等應用,目前已投入T-400軍用無人直升機研發,針對通訊支援與偵察,作戰半徑將達200公里。而經緯航太同樣具備軍用、民用無人機解決方案,包括定翼機、直升機、多旋翼無人機,可應用於攝影、監控、偵察、巡檢、農藥噴灑等。
軍用軍規無人機技術門檻高
在關鍵零組件方面,系統單晶片領域如聯發科,圖像處理器領域如聯詠,微控制器領域如新唐、盛群,光學鏡頭領域如亞光、中揚光,天線解決方案如佳邦等亦有望從中受惠。
根據台灣軍方的規劃,軍用無人機主要分為兩類,其中技術門檻標準都較高的「軍用軍規無人機」,是由中科院主導,規格及供應鏈則依照作戰任務提出的研製需求進行設計、建立。至於「軍用商規無人機」,則是以台灣民間現有無人機技術為核心基礎,由中科院協同國科會、經濟部、國防部等單位,成立跨部會「軍用商規遴選作業小組」。
據立法院預算中心資料,陸軍、海軍及空軍司令部2024年度於「一般裝備」業務計畫中,分就「微型無人機」、「目獲型無人機」、「監偵型無人機」、「艦載型監偵無人機」及「陸用監偵型無人機」等5款軍用商規無人機合計編列預算 約13.96億元;而國防部則針對「監偵型無人機」、「目獲無人機」、「微型無人機」等3款5類無人機機型,需求總架數為3221架,總經費約56.87億元。換言之,上述合計預算規模約70億元。
2030年台灣無人機產產值挑戰400億
2022年8月13日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亞創中心)在前總統蔡英文親自揭牌成立;經濟部與嘉義縣政府於2023年12月11日共同舉辦「經濟部無人機產業發展專案辦公室」揭牌典禮,該辦公室就設立於嘉義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
今年6月27日,嘉義縣政府與外貿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號召全國無人機整機或相關零組件業者,踴躍加入無人機供應鏈大聯盟,打造「Drone Taiwan壯台灣」品牌,希望能打造出下一個產業界的「護國神山」。而總統賴清德選前就在嘉義縣宣布,無人機產業到2030年要實現產值達400億元。
根據研究機構Drone Industry Insights統計,2022年全球無人機市場產值為306億美元(約1兆台幣),預估到2030年,將達到558億美元(約1.92兆台幣),年複合成長率高達7.8%。而商用無人機的市場成長更為快速,預估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8.3%。法人指出,無人機的市場持續成長,但台灣本身的供應鏈卻未明顯成長,就看政府要怎麼引導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