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搶攻碳權商機 子公司完成首筆「高價藍碳交易」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碳權計價時代來臨,大同(2371)因應國際社會對碳權的剛性需求,今年啟動永續發展轉型計畫、投資成立100%子公司「大同永續發展控股公司」,大同表示,子公司本月在新加坡碳權交易所(CIX)完成首筆「藍碳」的碳權交易,確立市場領先地位,明年第一季更計畫在新加坡發行以碳權為基礎的數位化金融商品,未來將持續以評估碳權品質的專業能力,滿足全球各企業對碳的多樣需求。
大同永續公司進行的首筆碳權來源位於巴基斯坦東南部信德省印度河三角洲地區,由紅樹林和潮間帶組成的豐富生態系,佔地超過35萬公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紅樹林復育項目,預計年減碳量超過24萬噸二氧化碳。此外,該地區主要以紅樹林等沿海濕地捕獲碳,其固碳速度比陸地森林快40倍,因此也被稱為「藍碳」,價值最高。
根據氣候行動平台資料指出,在市場需求增加、監管成熟、碳抵消項目多元化與企業參與度增加下,預估到2035年碳交易量將成長40倍,價格將從目前的平均每噸25美元,一舉增加至150美元,顯示碳交易被視為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工具。
大同表示,大同永續公司聚焦新綠色能源事業在碳權市場三大優勢包含擁有取得自願減排碳市場最新資訊、整合全球優質碳權來源的專業;熟悉廣大國際客戶對碳權需求的認知;擁有國際碳交所的資源並熟悉交易流程與法規,可強化國際間連結合作。
大同也說明,此次藍碳的成功交易開啟大同公司在新綠色能源事業首章,目前在台灣與東南亞有多項綠色新能源以及國際低碳園區項目專案正同步執行中。
藍碳項目逐漸成為可持續投資中的新興領域 什麼是「藍碳」?
地球上目前已知生物都屬於以碳元素為有機物質基礎的生物「碳基生物」,而根據「碳」的不同來源與儲存方式,被科學家以形象和顏色區分,有灰碳、黑碳、棕碳、綠碳與藍碳等。
而「藍碳」是指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如紅樹林、海草床和鹽沼,吸收和儲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能力。這些生態系統具有獨特的碳捕捉與儲存效率,不僅可以長期封存大量碳,還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與森林等陸地碳儲存不同,藍碳生態系統的碳封存效率更高,並且能夠在數百至數千年的時間內穩定儲存碳元素。
隨著全球碳排放問題日益嚴重,藍碳正受到各界的關注,成為各國推動減碳政策的一部分。例如,許多國家已開始投資保護和恢復紅樹林等藍碳資源,將其作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策略之一。這些生態系統不僅吸碳能力強,還具備抗洪保護、支持生物多樣性等多重環保效益。
也因為有價時代到來,藍碳項目逐漸成為可持續投資中的新興領域,吸引了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關注。隨著科學和技術進步,未來藍碳的經濟價值與環境貢獻被進一步量化,可能成為氣候變遷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核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