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創6年新高!高雄增1家庭群聚 日本暴增逾3500例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我國上週新增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高雄一起家庭群聚案件,均為3月20日確診之2個月大女嬰同住家人,本群聚目前匡列接觸者99人,預計監測至4月22日。疾管署提醒,日本今年以來病例數快速上升,累計報告超過3,500例,為2018年以來最高,赴日旅遊務必先帶孩子接種百日咳疫苗。

疾管署今(4/1)日公布我國上週新增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南部一起家庭群聚案件,均為3月20日確診之2個月大女嬰同住家人。該名女嬰3月初出現咳嗽症狀,後續因症狀未改善且伴隨嘔吐及哮喘等情形,六度就醫最後於3月中旬懷疑為百日咳收治住院,經通報採檢後於3月20日確診,經治療改善已於3月23日出院。
同住家人7名,其中案母及案外曾祖母採檢後於3月28日研判確診為此次新增個案,其餘5名已進行評估投藥。本群聚目前共匡列接觸者99人(含此次2名新增個案),預計監測至4月22日。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補充,外曾祖母最早於1月初有症狀,七度就醫都沒被懷疑過百日咳,原因是正值流感流行期,加上百日咳好發於幼兒,所以容易將百日咳誤以為是流感。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2025)年累計11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含4起家庭群聚),一月到三月分別為5例、3例、3例,均本土病例,病例數為六年(2020年以來)同期最高,2020年至2024年同期百日咳病例數分別為4、0、0、0、2例。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0至34例,以3個月(含)以下嬰兒(占27%)為多,其次為13-19歲(占24%)。
我國百日咳疫情創六年新高,羅一鈞分析,主因新冠疫情期間很多國家的疫苗接種計畫停擺,導致很多兒童疫苗接種未跟上進度,疫後很多人出國旅遊,也有外國觀光客來台,導致百日咳疫情升溫,不過比起其他國家病例數暴增上千甚至上萬例,台灣的病例數在兩位數,顯示我國百日咳群體免疫力還不錯。
國際疫情部分,羅一鈞提醒,鄰近國家自去(2024)年起百日咳疫情上升且嚴峻,其中,日本今年以來病例數快速上升,累計報告超過3,500例,為2018年以來最高,國人常去日本旅遊,建議要帶小孩到日本遊玩前先接種百日咳疫苗。

中國今年1-2月累計9,900餘例,較去年1-2月同期為低,去年報告達49萬餘例,為2023年14倍,並於5月達疫情高峰。越南近期於東南部多地區持續報告病例並發生死亡案例,該國去年報告1,000餘例,較2023年增加21倍以上。
韓國今年報告已逾3,500例,為去年冬季疫情延續迄今,近期已趨緩,單週不超過100例,去年累計逾47,000例,於7月達高峰單月報告逾1萬例病例;美國今年迄今報告6,600餘例,該國去年報告超過3.5萬例,為2023年5倍。
疾管署提醒,由於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民眾可能因忽略症狀延遲就醫,傳染給家中嬰幼兒或其他接觸者,引發群聚感染,籲請民眾應提高警覺,有疑似症狀(陣發性嚴重咳嗽、呼吸有哮喘聲、咳嗽後臉潮紅或發紫及咳嗽後嘔吐等)應及時就醫與診斷。

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國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按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
百日咳罹病風險以6個月以下嬰兒最高,嚴重可能導致肺炎、腦炎,未接種疫苗的嬰兒罹患百日咳致死率約1-3%。
近年國內百日咳病例多為尚未完整接種疫苗之3個月以內嬰幼兒,疾管署建議,女性每次懷孕自費接種1劑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疫苗),並建議於懷孕第28-36週接種,以使母親抗體傳遞給嬰兒的接種效益最大化,進而保護胎兒及剛出生嬰兒。另由於家庭群聚中感染源多為照顧者或同住者,建議嬰兒照顧者可自費接種一劑Tdap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