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務院大改組涉台架構不變 關132辦公室、增「新興威脅助卿」聚焦AI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中央社】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周四(4/22)公開外交機構全面改組藍圖,是重組美國國務院重大計劃的第一階段,包括新增「新興威脅」領域的助卿一職,聚焦網路安全、人工智慧等議題。該重組計劃還將取消132個國內辦事處,削減華府約700個職位,並關閉專注於戰爭罪和全球衝突的辦公室。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國務院官員報導,22日公布的重組方案並未涉及具體細節。國務院高級官員將其描述為「路線圖」。根據美國副國務卿蘭道(Christoper Landau)發給全體員工的備忘錄,各副國務卿須在30天內製定計劃,以便領導層在7月1日之前實施這些改革。
該官員表示,目標是以「結構上符合」政府目標的方式重組該部門。這些變化將使該部門總部的辦公室數量從734個減少到602個,減少22%。情況說明書稱,另外137個辦公室將「遷移至部門內的其他地點,以提高效率」。
盧比歐(Marco Rubio)4月22日上午公開的圖表主要針對華府總部,未涉及海外使領館架構。
根據中央社引述報導,相較國務院今年2月的架構,新版保留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EAP)及歐洲等地區事務助理國務卿。EAP業務範圍涵蓋台灣、南韓、日本及中國等。

此外,新版可見負責國際組織及反恐事務官員的編制仍在,另增設「外援與人道事務協調辦公室」及「新興威脅助理國務卿」一職,後者聚焦網路安全、人工智慧等領域。
裁撤規畫方面,「全球婦女議題辦公室」、「多元與包容辦公室」及「公民安全、民主與人權事務」副國務卿體系已不復見,也移除「全球變遷辦公室」以及負責為職業外交官提供語言及教育訓練的外交學院。
此外,新版規畫並刪除已遭大幅裁撤的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註明「國務卿兼USAID署長」。
《華盛頓郵報》22日指出,國務院已將重組計畫提交給負責監督外交單位的參、眾議院外委會。
民主黨議員顯然不滿國務院重組藍圖淡化人權及民主的計畫,眾議院外委會民主黨首席議員米克斯(Gregory Meeks)透過聲明表示,這項重組提案,在擬定過程中沒有與國會進行任何磋商,引發外界對美國外交政策和全球領導地位的重大疑慮。
米克斯也提到,盧比歐在參議員時期所支持的重要外交工作,卻在其出任國務卿後遭到裁撤。
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夏茨(Brian Schatz)同樣回溯盧比歐過去在國會的立場。他說,當時仍是參議員的盧比歐曾經問道,「如果美國不再領導世界,誰來填補我們留下的真空?」
夏茨說,不確定盧比歐是否還維持這樣的觀點。盧比歐目前的作為顯示,情況恐怕已經不是如此。
共和黨的反應則較為正面。眾議院外委會主席馬斯特(Brian Mast)表示,國務院早該進行改組。「21世紀的戰爭和外交型態每天都在變。但臃腫的機構和官僚作風讓國務院無法因應這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