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教育部鬆綁高中職降低班級人數條件 地方政府可因地制宜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隨著少子女化,降低班級人數成為趨勢。教育部過往規定,高中職降低班級人數,必須滿足該就學區「就學機會率」高於120%的條件,近期教育部已移除此規定。對此,教團解讀,原規定對學生外流、跨區就學較多的地區不符現狀,規定鬆綁後可較有機會,因應當地情況調降班級人數,有助提升教學品質、減輕老師負擔。

降低班級人數條件修改
面對少子女化使得學生人數減少,教育部去年核定,114學年度國立、私立高中職,每班班級人數調降1人,但竹苗區因新興人口成長,班級人數維持不變。
對於班級人數調整,教育部訂有「高級中等學校因應少子女化調整班級數及班級人數處理原則」,過往規定,教育部可視各就學區域的「就學機會率」,只要高於120%的學校,就可逐年調整班級人數,並以公立學校每班35人、私立學校每班45人為原則。
所謂就學機會率,是指把各個就學區當學年度預計招生的名額,除以該就學區的生源人數。

《知新聞》掌握,近期教育部修改了相關規定,取消了原先就學機會率超過120%,才能降低高中職班級人數規定,而是只規定教育部可視各就學區的就學機會率,以及區域人口發展趨勢,逐年調整學校班級人數。
降低班級人數減輕教師負擔
針對修改高中職班級人數調降的規定,教育部表示,主要是配合去年核定114學年度高中職班級人數調降1人,且對高中職班級人數,一直維持著視人口發展趨勢,以「公私立衡平考量」、「分階段穩定調降」的方式處理,而且有提供各校因地制宜、彈性申請調降班級人數機制。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高中職委員會主委巫彰玫解讀,過往受限就學機會率需要達到120%,才能降低高中職班級人數,導致部分地區的高中職未能同步調降,但實際上,許多學生會跨區就學,原本就學機會率的規定,對學生外流人數較多的地區不符現狀,因此,就學機會率規定鬆綁,可使高中職較有機會,能因應當地的狀況調降班級人數。
巫彰玫也說,近年學校教師的負擔越來越大,降低班級人數可減輕老師壓力,也能讓教學更為精緻化。
全國私立中學聯盟輪值主席、復旦高中校長陳建佑則說,過往只要就學機會率大於120%,就一定要調降高中職班級人數,但此次規定修改後,是否調降人數的責任、壓力轉移到地方政府。

私校擔憂辦學成本增加
至於修改高中職班級人數調降的規定,對公私立高中職有何影響,陳建佑指出,規定修改後,給予地方政府彈性處理、因地制宜的空間,政策方向良好,但各縣市可能做法不同,未必能真正降低班級人數。
他也提到,小班化的趨勢,對於提升教學品質、投入差異化教學等,都有幫助,以教育專業角度相當樂見。
不過,陳建佑坦言,班級人數調降,對私立學校來說,形同經營成本增加,希望同步給予私校合理的學費調整機制。

116學年龍年效應生源攀升
此外,對於高中職班級人數調降的規定修改之後,會不會逐年持續降低,教育部表示,依教育部預測,高一生源人數會在114學年降至低谷18萬2276人、116學年因龍年效應,攀至高峰22萬3806人,並在117學年至121學年維持在20萬人上下不等,之後長期呈現遞減趨勢,考量容納學生數回升所需班級規模,並滿足學生適性選擇需求,目前不宜提前進行全國性大規模班級人數調降幅度。
教育部強調,教育部及各地方政府,均已有穩健調控班級人數政策,未來將因應少子女化趨勢,引導學校精緻辦學,並持續視人口趨勢、各校實際招生情形及各就學區就學機會率,審慎評估研議後續學年度的班級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