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退休!英特爾何去何從? 陸行之分析:應由台積電接手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英特爾Intel日前無預警宣布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退休,12月1日起生效。英特爾未來何去何從引發熱議,資深半導體產業評論家陸行之表示,應由台積電美國團隊接手營運。
陸行之今天在臉書發文指出,美國透過外包/in house 半導體混合製造,已經主導超過50%的全球半導體邏輯晶片產品市場數年,並擁有全球最頂尖的半導體設計人才,其中有人工智慧(AI)繪圖晶片(GPU)廠輝達(NVIDIA)和超微(AMD)、電腦中央處理器廠英特爾(Intel)、手機晶片廠高通(Qualcomm)、電源管理晶片廠德儀(TI)、美光的HBM,DDR,NAND、新創如 Astera Labs, Tenstorrent 真是族繁不及備載。
如今政客及美國商務部為了選舉,討好製造業勞工,想要重新建立美國半導體製造,搞到狼同學(Wolfspeed,美國碳化矽晶圓巨頭)及PPT冠軍(英特爾)雙雙步入大幅虧損,CEO被趕下台命運。
該如何拯救英特爾?陸行之說,即使找超微董事長暨總裁蘇姿丰,或是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接手,也只能整頓Intel設計團隊,但純美國晶圓製造遙不可及,缺人才、缺心態、缺技術、缺經驗、缺領導、缺商業秘密,不要以為挖幾個台積電主管就可以改變美國的製造文化,更舉例說,馬斯克是鬼才,把汽車行業當作科技行業在弄,但成本還是打不贏比亞迪。
陸行之認為,川普上台之後的新商務部,不應該要求英特爾分割晶圓製造還強迫持有51%才拿得到補助,應該由美國政府及數個私募/科技基金,以大幅低於淨值的1000億美元,100%接手英特爾晶圓代工事業這個燙手山芋(Intel非製造部門要先一次認列帳面虧損達數百億美元,再增資加強財務結構,利空出盡後,這樣Intel產品部門市值將大幅彈升),然後再發至少30%的免費技術股給台積電,再由魏哲家指派台積電的美國團隊接手運營。
陸行之並建議,台積電接手後,要先跟聯電討論如何繼續12nm FinFet成熟產能合作案,同時放慢台積電美國廠的5/4nm擴產進度,避免產能過剩。這樣美國基金還是掌控70%的英特爾晶圓代工股權,面子、裡子都還有顧到,以後打扮好再上市框錢,還可以吸收大量的半導體製造人才及技術。 對台積電及股東而言,多少從外人變成自己人,等於不花錢拿了免死金牌,即使川普以後對非美國半導體提升關稅,台積電也有足夠的產能來應對20-30%的美國當地客戶需求(美國設計客戶賣到其他地方的產品將不受關稅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