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藍天前3季每股賺2.2元 看好Q4中國大陸雙11換機需求

藍天前3季每股賺2.2元 看好Q4中國大陸雙11換機需求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3C通路暨筆電廠藍天(2362)公布第3季單季合併營收達70.9億元,年增14%,為近11季新高。前3季合併營收192.4億元,年增9%,稅後淨利12.9億元,每股純益2.2元。展望未來,藍天看好第4季中國舊換新補貼出台及雙11促銷和高階顯卡機種換機需求,加上疫情時代換機週期及微軟WIN 10系統即將終止服務等因素,也將大幅度推升商務機種的換機率,客戶拉貨動能較去年第4強。
群光前3季三率三升EPS 9.11元創新高 全年營收重返千億、獲利將創紀錄

群光前3季三率三升EPS 9.11元創新高 全年營收重返千億、獲利將創紀錄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全球電子零組件大廠群光電子(2385)今公告2024年第3季財報,營收達277.21億元,季增12%,年增7%,為8季新高。群光第3季毛利率達20.4%,已連續5個季度都穩定保持在20%以上,營業利益率為10.8%,較上季增長0.4個百分點,淨利率為8.6%,為17年新高。稅後淨利達23.97億元,年增13%,每股純益(EPS)為3.29元,年增12%,稅後淨利與EPS均為同期新高,亦創下歷史次高。
群光旗下影像產品需求暢旺 Q3營收季增12%創8季新高

群光旗下影像產品需求暢旺 Q3營收季增12%創8季新高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群光電子(2385)3大產品線於第3季同步成長,其中以影像產品季增2成以上最為強勁,電源產品僅略低於影像產品,鍵盤產品則小幅季增,帶動第3季營收為277.21億元,季增12%,創8季新高。展望第4季,法人預期有機會與第3季相去不遠,影像產品出貨將持續強勁,3大產品線均將維持正數年增長,2024年營收將超越去年表現,再度站上千億大關之上。
群光蘇州廠土地徵收 處分利益5.6億、貢獻Q3每股獲利0.77元

群光蘇州廠土地徵收 處分利益5.6億、貢獻Q3每股獲利0.77元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群光電子(2385)於今(19)表示,坐落於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座廠房,於2023年11月由當地政府徵收,交易總金額為人民幣2.88億元,經近日搬遷完畢後確認扣除無法搬遷設備損失、設備運輸搬遷及重置費等相關費用後,預計稅前處分利益達人民1.68億,稅後處分利益為1.26億,折合新台幣約為5.6億元,貢獻第3季EPS約0.77元。
柯文哲遭押|林智群:光寫1500不代表金流 黃暐瀚指若無罪將直取2028

柯文哲遭押|林智群:光寫1500不代表金流 黃暐瀚指若無罪將直取2028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京華城案,媒體報導稱檢廉搜到關鍵隨身碟內有「2022/11/1 1500沈慶京」,引發金流疑雲。台北市民進黨議員簡舒培今天(9/9)說,此時間點剛好在京華城取得20%容獎和建照後2週,巧合時機點啟人疑竇。不過律師林智群認為,光憑電子試算表內寫著「1500」,不能代表是金流(現金、匯款或虛擬貨幣)。媒體人黃暐瀚則指出,若這次柯文哲能全身而退,未來可能直取2028(總統大位),反之若有罪則民眾黨全滅。
藍天通路及筆電業績同步增溫 上半年每股賺2.1元、超車去年全年獲利1.16倍

藍天通路及筆電業績同步增溫 上半年每股賺2.1元、超車去年全年獲利1.16倍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藍天(2362) 第2季受惠筆電動能持續增溫,加上中國通路事業回穩,合併營收66.2億元,較上季及同期分別大增20%與12%,寫下上市以來最強的第2季。上半年合併營收121.5億元,年增7%,同步繳出上市以來最佳的上半年業績;稅後淨利12.3億元,每股純益 2.1元,超車去年全年獲利1.16倍。展望下半年,喜迎AI PC新機上市、訂單能見度佳,獲利以季季增為目標。
群光Q2每股賺3.4元遠優於預期 上半年賺半個股本、Q3營收季增雙位數

群光Q2每股賺3.4元遠優於預期 上半年賺半個股本、Q3營收季增雙位數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全球電子零組件大廠群光電子(2385)今舉行法說並公布今年第2季財報,營收達246.74億元,小幅年減3%,但淨利跳增37%,大幅超越營收成長率,寫下單季歷史新高紀錄,顯示群光的聚焦高附加價值產品策略奏效。單季稅後淨利24.71元,年增37%,創下新高,每股純益3.4元。展望第3季,法人預期,來自運動攝影機、智慧視訊會議系統、以及商用監測影像產品需求十分強勁,預期AI影像產品組合將可進一步改善,營收可望成長2位數、獲利有望續創新高。
無人機國家隊1|台灣技術自有程度高但「賠錢生意沒人做」 市場規模成突破關鍵

無人機國家隊1|台灣技術自有程度高但「賠錢生意沒人做」 市場規模成突破關鍵

【記者李宜儒/台北報導】6月底,《華爾街日報》曾報導,台灣要發展無人機國家隊,無奈關鍵零組件供應鏈掌控在中國大陸手中,再度引發市場關心台灣無人機發展狀況。惟根據台灣產業人士分析,台灣本身的技術不是問題,問題是,缺乏市場規模,廠商看不到可能的發展空間,當然不願意投資產線,如何把台灣本身市場規模擴大,進而還可以外銷,技術跟產能就可迎刃而解。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