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兔減弱!台鐵南迴線午後恢復行駛 離島船班停79航次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天兔颱風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不過台南以南和台東以南仍有強降雨。台鐵南迴線今日(11/16)順行自308次(花蓮=新左營)起正常行駛,逆行自423次(新左營=樹林)起正常行駛。離島船班共有7航線,計79航次停航。 2024/11/16 14:30 生活 交通
天氣報你知!南高屏花東豪雨特報 天兔颱風水氣北轉時間曝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天兔颱風來襲!中央氣象署觀測,天兔暴風圈再縮小,今天(11/16)就可能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不過目前高屏地區及台東仍在警戒範圍,氣象署上午持續針對台南、高雄、屏東、花蓮及台東,發布豪雨特報,因適逢大潮,上午漲潮期間,高屏沿海低漥低區防淹水或積水,而降雨可能逐漸北轉,今晚開始轉到北部、東北部地區! 2024/11/16 09:34 生活 知天氣
相隔57年「11月颱」再登陸!防天兔環流雨帶 專家:山陀兒翻版 【記者陳亮諭/台北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黃恩鴻指出,天兔颱風今(15日)清晨已減弱為輕度颱風,預計明天(16日)下午從屏東登陸。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表示,上一個11月登陸台灣颱風是1967年吉達,相隔57年,天兔刷新紀錄。氣象專家林得恩表示,天兔登陸後減為熱帶性低氣壓,像山陀兒颱風翻版。 2024/11/15 09:51 生活 知天氣
天兔颱風估明登陸!高雄屏東列警戒 雨勢越晚越明顯熱區曝 【記者王良博、陳亮諭/台北報導】天兔颱風今(15日)清晨已減弱為輕度颱風,中央氣象署預報員黃恩鴻指出,預計明天下午會從屏東登陸,高雄、屏東已列陸警警戒範圍,今到明天是雨勢最大的時候,東部、南部越晚雨勢越大,尤其恆春半島需特別留意颱風近中心的短延時強降雨及強陣風。黃恩鴻強調,天兔路徑仍有不確定性,有可能登陸後直接減為熱帶性低氣壓;另也有可能不登陸繼續朝南海前進。 2024/11/15 06:40 生活 知天氣
有片|豪雨灌宜蘭淹腳踝 累積雨量逾260毫米!估雨下到明天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中央氣象署今(12日)針對宜蘭縣發布豪雨特報,羅東、冬山等地一度淹水至腳踝,居民上傳當地暴雨影片至臉書社團,回報災情,多為冬山及羅東地區,目前累積雨量從0時到下午2時,第一名是冬山消防分隊測站261.5毫米,其次是水利會冬山工作站260毫米,前6名累積雨量都超過200毫米。 2024/11/12 17:04 生活 知天氣
史上首次11月4颱共舞!「天兔」最快今晚生成 2圖懂一週天氣 【記者劉沛妘/台北報導】位於關島南方的熱帶性低氣壓今(10)日上午生成,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承傳表示,最快今晚到明天發展為今年第25號颱風「天兔」,路徑仍有很大不確定性,需觀察太平洋高壓減弱速度,週五是北轉關鍵。未來一週天氣曝光。 2024/11/10 11:58 生活 知天氣
災後復原|二期稻作損失逾1.75億!花東災情慘重 傅崐萁籲防洪建設應檢討 【記者古和純/高雄報導】康芮強颱襲台造成花東地區災情嚴重,尤其兩縣市著重農業、觀光,尤其二期稻作農損最為嚴重,此外,鐵公路因土石流沖刷使得交通受阻,觀光區也因強風損害需待修復才能開園,重創花東地方經濟,立委傅崐萁連日勘災對中央喊話,花蓮因地震風災影響,需中央派專家前來研討防洪治水政策,尤其過去公共建設防洪年限約50年,應再做檢討。 2024/11/03 20:41 社會
康芮快閃襲台轉輕颱!最快上午解除陸警 3縣市累積雨量逾千毫米 【記者王良博、陳亮諭/台北報導】康芮颱風快閃襲台,昨(31日)下午自台東登陸,晚間從雲林出海。中央氣象署今晨(1日)指出,康芮颱風強度減弱為輕颱且暴風圈縮小中,部分地區已脫離暴風圈,但彰化以北、宜蘭地區及馬祖仍構成威脅,最快上午解除陸警。 自29日起到今晨6時,雨量最多為花蓮縣天祥1231毫米,今天苗栗以南及花東等15縣市仍有部局豪雨、大雨,高雄市山區慎防大豪雨。 2024/11/01 06:54 生活 知天氣
台南入夜颳狂風!50樹倒、20招牌歪 預防性撤離372人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康芮颱風襲台,台南今天上午起風勢漸漸轉為強勁,入夜後更颳起陣陣狂風,市長黃偉哲呼籲,市民朋友要以安全為重,避免不必要外出。市府統計,截至下午5時,計有50起樹倒、20起廣告招牌掉落,幾乎都已排除。 2024/10/31 18:13 生活 地方大小事
康芮發威|卓榮泰令做好應變、穩定水電供應 從寬認定農損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強颱康芮今下午1時40分在台東縣成功鎮登陸,暴風圈籠罩全台,行政院長卓榮泰指示,做好各項防救災應變措施,必要時採取預警封閉道路、停駛鐵路運輸,擬定疏運計畫;穩定離島居民生活,妥善部署抽水機、發電機及各種搶修機具設備。他也要求農業部於颱風過後,穩定市場秩序及物價平穩,必要時啟動物資穩定供應機制,同時從簡、從速、從寬進行農損認定。 2024/10/31 14:35 政治 黨政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