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JN.1疫苗第2劑4/8開打 約53萬長者符資格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新冠JN.1疫苗第二劑4月8日開打,疾病管制署今日(4/1)表示,優先提供3族群,分別為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年齡滿6個月以上且有免疫不全或免疫力低下患者等,與前1劑間隔至少6個月(180天),估計至4月底有53萬長者符合接種第2劑資格。 2025/04/01 15:43 生活 醫藥
JN.1新冠疫苗第2劑來了 長者、免疫不全者4/8開打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JN.1新冠疫苗自去(2024)年10月1日起開打,考量疫苗保護力會隨著時間遞減,疾病管制署今日(3/18)宣布,自2025年4月8日起提供65歲以上長者、55-64歲原住民、出生滿6個月以上且有免疫不全以及免疫力低下患者接種第2劑JN.1新冠疫苗,與前1劑間隔至少6個月(180天)。 2025/03/18 19:13 生活 醫藥
日韓流感疫情驟升!公費疫苗剩60萬劑 出國前2週快打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流感疫情持續升溫,自2024/10/1起截至2025/1/6累計91例死亡,為近十年同期最高,台人常去旅遊的日本和韓國也疫情驟升,65歲以上長者與學齡前幼兒為流感重症高風險族群,疾管署表示,公費流感疫苗剩約60萬劑,今年1/1起已開放全民接種直至疫苗用罄止,建議大家儘速接種提升保護力。 2025/01/12 21:12 生活 醫藥
麻疹之亂!兒科名醫:別跟寶寶搶疫苗 「B3.13」讓黃瑽寧毛毛的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中部麻疹群聚疫情擴大,接觸者突破3千人,創5年新高,台中市昨(9日)再接獲1名外縣市本土麻疹確診個案,引起麻疹疫苗搶打潮。知名兒科醫師黃瑽寧表示,成年人不需要一窩蜂去接種,「重點放在保護未滿1歲、尚未能接種疫苗的寶寶家庭。」反而令他擔心的是禽流感病毒株「B3.13」,悄然在美國農場蔓延,不只乳牛感染,也傳到人身上,即使目前未有「人傳人」,卻令他「毛毛的」。 2025/01/10 15:52 生活 醫藥
沒打新冠疫苗增8倍心肌炎!長新冠多3成 高危族別輕忽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感染新冠病毒最怕併發心肌炎,台大感染科醫師指出,若沒接種新冠疫苗,心肌炎風險會增加4-8倍,住院風險增加10倍,此外,每5人就有1人出現長新冠症影響全身器官系統,尤其高齡者 、免疫不全者及具有多重慢性病是高危險群,建議接種新型JN .1新冠疫苗來降低30%長新冠發生率。 2024/12/18 15:33 生活 醫藥
蘋果病威脅3族群!易畸胎、貧血休克 台大醫揭預防之道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日本關東地區近來「蘋果病」感染人數創25年來新高,台大小兒科醫師指出,此病經由飛沫傳染,常見於5-18歲,多為無症狀感染,少數才出現蘋果臉,主要威脅孕婦、慢性貧血病人、免疫功能不全者,可能導致胎兒畸型、嚴重貧血休克死亡,建議勤洗手、少去人多地方、戴口罩預防。 2024/12/10 19:15 生活 醫藥
台灣全年受隱形威脅 新生兒染RSV死亡率為流感5倍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全年皆流行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造成嬰幼兒和老年人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因,研究顯示,新生兒感染RSV急診與住院率為流感的16倍,死亡率是流感的5倍,長者感染併發肺炎的預後差,目前RSV並無特效藥,只能靠自身抵抗力或藥物幫助緩和症狀,因此預防感染相當重要。 2024/11/13 17:25 生活 醫藥
高雄8歲童染A流!高燒4天重症亡 疫調結果出爐 【記者古和純/高雄報導】疾管署今天公布高雄出現一例8歲確診A型流感併發重症的確定病例,該童出現流感症狀後雖經住院治療,短短四天仍不幸死亡;高市衛生局疫調顯示,該童去年並未接種流感疫苗,而同住家人及學校班級師生,目前皆無發病個案;衛生局提醒,近期正值A型流感及新冠疫情的流行期,民眾若出現感冒、中暑相關症狀,應速就醫。 2024/06/25 22:27 生活 醫藥
本土新冠疫情攀升!單週確診病例翻倍 預估燒到九月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新冠疫情持續上升,上週新增623例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新增329例上升,確診數幾乎翻倍,其中八成是65歲以上,不過也有兩例重症未滿一歲。疾管署提醒,這波本土疫情預估九月之後才下降,目前主流變異株JN.1(包含衍生變異株KP.2 KP.3)傳播力更高,65歲以上和免疫低下者儘速接種第2劑增強保護力。 2024/06/18 15:24 生活 醫藥
本土第6波新冠疫情升溫 疾管署估8-9月達高峰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內COVID-19疫情上升,進入第六波流行期,疾病管制署今日(6/11)表示,上週(6/4-6/10)新增328例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增加25%,這一波本土疫情預估在8月到9月之間達到高峰。近期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以JN.1為多,不過KP.2及KP.3變異株的占比略升,感染專家呼籲接種疫苗仍是最佳保護之道。 2024/06/11 18:26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