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平均飆27.5度偏高!颱風季繼續熱 氣象署:估3-5個颱風侵台 【記者劉沛妘/台北報導】7月開始進入颱風季,中央氣象署今(27)日舉行颱風季展望記者會,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表示,今年截至目前,西北太平洋僅有2個颱風生成,較氣候平均值4.3個少,預估下半年鄰近台灣颱風個數會有3至5個,颱風生成總數及鄰近台灣個數均為正常。 2025/06/27 11:07 生活 知天氣
卓揆視察台南排水!曝推大規模治水計畫 黃偉哲爭150億元經費 【記者王志弘/台南報導】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南下台南視察曾文溪排水,透露中央正審慎審議規模更大的治水計畫,盼達成「最小淹水面積、最快退水時間、最高安全標準」等目標。南市長黃偉哲也藉此爭取總經費達150億元的水利建設,希望中央支持。 2025/06/14 16:44 政治 地方大小事
暴雨開轟!高雄市停班課再+1 這區12點後放假回家 【記者陳亮諭、盧麗蓮/綜合報導】雷雨轟南台灣,山區雨勢暴漲,高雄市桃源區公所今(13日)緊急公告,桃源區復興里、拉芙蘭里、梅山里、寶山里及桃源國中114年6月13日停止上班上課1日,其餘區域正常上班上課。那瑪夏區則是今天中午12:00起停止上班、停止上課。 2025/06/13 10:42 生活 知天氣
「紅到紫爆」雷雨開炸南台灣!4縣市豪雨 專家:熱帶低壓如山陀兒2.0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暴雨轟南台灣!中央氣象署指出,今(13日)起西南風增強,易有短延時強降雨,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臺東縣豪雨特報,預估今天南部平地總雨量「由紅到紫」可能達400毫米、山區450毫米。氣象專家林得恩說,今白天是這波降雨最集中顯著,入夜漸緩;熱帶性低氣壓TD02昨晚 撞進台東,「今晨就掛在台灣陸地上,成為繼去年9月山陀兒颱風屍體留在臺灣的案例。」 2025/06/13 07:15 生活 知天氣
國泰產險統計 太陽光電產業每年颱風災損逾8成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太陽能是台灣能源轉型的關鍵之一,但台灣深受颱風侵襲的風險,讓綠電資產安全與穩定性面臨挑戰。根據國泰產險理賠數據,因風災所致的損失件數占比超過8成,主要損失型態包括光電板受風壓破壞或受異物捲揚撞擊、線槽吹落等,而淹水事故件數雖僅占2成,卻佔總損失金額逾6成,顯示颱風對太陽光電設施破壞的嚴重性。 2025/06/12 11:45 能源
專家:今年首颱估「非常靠近台灣」 挾西南季風豐沛水氣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中央氣象署指出,南海到菲律賓一帶有熱帶擾動發展的機率,同時觀察南方水氣北上影響台灣的動態。氣象專家林得恩表示,今年首颱有機會在6月生成,估「路徑會非常靠近台灣東部外海,甚至更靠近台灣陸地」;民間氣象平台「台灣颱風論壇」指出,屆時若有「西南季風支援,水氣量會非常多」,雨量將是重點。 2025/06/06 07:16 生活 知天氣
鋒面雷雨帶抵達!鄭明典:1情況將掀狂風暴雨 16縣市大雨特報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受到滯留鋒面影響,天氣不穩定,有短時強降雨機會,今天各地皆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中央氣象署今天上午9時30分已針對全台16縣市發布大雨特報,提醒滯留鋒面及西南風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今(3)日西半部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雷擊及強陣風,山區請慎防坍方及落石,低窪地區請慎防積水。 2025/06/03 10:23 生活 知天氣
端午節「五毒日」!6禁忌:不送整串肉粽 要小心別被抓交替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今天是5/31端午節,落在農曆五月初五,此時已進入農曆五月,正是梅雨季節結束後、夏季高溫潮濕的開始,這種悶熱潮濕的環境非常適合各種細菌、病毒和蚊蟲的繁殖,因此端午節又被稱為「五毒日」,是夏季送離五瘟神,驅除瘟疫的節日,是華人四大節日之一。命理師小孟提醒,端午節五毒日有6禁忌,小心被抓交替!(註:知新聞貼心提醒您,民俗說法僅供參考。) 2025/05/31 12:04 生活 知運勢
暌違3年!玉龍泉今年重啟取午時水 請吃粽還有立蛋比賽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停辦3年的台東縣鹿野鄉永安村聖安宮端午節「取午時水」傳統活動,今年因湧泉回復流量確定恢復舉辦,擴大規模加入立蛋競賽與免費粽子宴。有電台主持人分享,午時水最好在山區取山泉水,最好時段是中午11:45至12:15之間。若端午節午時正好下雨,不能從屋簷接水,直接接住從天空落下雨水稱「無根水」,可遇不可求 2025/05/30 11:45 生活 知運勢
梅雨鋒面接近!北市水利處示警:隨時啟動水門管制措施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依照中央氣象署最新預報,今(5/28)日午後起受鋒面影響,西半部地區有局部豪雨發生機率,尤其中部以北若受到鋒面上線狀對流系統影響,不排除有短延時大豪雨。台北市水利處提醒,明(5/29)日鋒面通過,可能出現較大雨勢,適逢農曆大潮,易導致河川水位高漲,河濱疏散門可能啟動「只出不進」或「關閉」等管制措施,隨時執行堤外封閉作業,建議市民避免前往河濱區域活動及停放車輛,特別是河濱地勢較低的淡水河臺北橋周邊沿線、百齡左、右岸河濱公園等。 2025/05/28 15:32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