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閃電1週狂飆31.7萬次!這縣市就佔1/3 陸海數量更驚人「超過147萬次」

閃電1週狂飆31.7萬次!這縣市就佔1/3 陸海數量更驚人「超過147萬次」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丹娜絲颱風週一北上後,台灣進入「颱風尾」的環境,颱風的殘餘環流滯留在華南一帶,引進源源不絕的西南風,加上太平洋高壓東退,台灣的天氣非常不穩定,也因此出現大量閃電。根據統計,僅僅這個禮拜,臺灣陸地上空發生的閃電數量就有31.7萬次,其中彰化縣最多高達11.4萬次。
丹娜絲還不放過台灣!未來2天「一片紫紅」 他示警:和颱風警報同等級

丹娜絲還不放過台灣!未來2天「一片紫紅」 他示警:和颱風警報同等級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丹娜絲颱風雖已進入中國大陸境內後,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但是低壓環流逐漸向西南移入福建北部,台灣附近的西南風也逐漸增強,推入新竹以南陸地,中南部陸續出現明顯雨勢。根據氣象署最新預報顯示,今天下午至明天(10)全天,中、南部地區有致災性強降雨的風險,這讓民間氣象平台驚呼「這和颱風警報是同等級!」
颱風假兩難!北北基上班課、桃園分區假挨轟 她點出北市1情況「應由氣象署決定」

颱風假兩難!北北基上班課、桃園分區假挨轟 她點出北市1情況「應由氣象署決定」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颱風丹娜絲來襲,基北北桃未放颱風假引議論,台北市長蔣萬安昨天曝原因,主因北市均未達停班停課標準,因此並未放假,不過昨天第一時間卻被網友酸,甚至影射有助罷免。對此,台北市議員游淑慧認為,北北基桃的放假,涉及著全國股匯市、金融,甚至中央政府的運作,她建議「未來北北基桃颱風假,不要交由地方政府來決定,建議改由內政部及中央氣象局來決定。」
丹娜絲還沒結束?「小鋼炮」環流重組 鄭明典示警1情況網憂:敗部復活

丹娜絲還沒結束?「小鋼炮」環流重組 鄭明典示警1情況網憂:敗部復活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丹娜絲颱風中心昨天深夜23:40於嘉義布袋登陸,今天清晨6點已在桃園、新竹的交界處出海,強度受到地形破壞已經明顯減弱,暴風圈也顯著縮小,預估今天上午下午到晚間可望陸續解除颱風警報。不過中央氣象前局長鄭明典呼籲大家別輕忽,因為從雲圖上可見,「有個環流重組中!看看對流會不會再度集中起來。」但氣象粉專認為,丹娜絲登陸中國大陸後,就不可能繼續維持颱風的樣子,不太可能「敗部復活」。
颱風丹娜絲逼近! 全台風雨熱區、時程一文看清

颱風丹娜絲逼近! 全台風雨熱區、時程一文看清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已於今天(5日)凌晨生成,目前中心位於恆春西南方海面,距離台灣不遠。從衛星觀測來看,颱風結構紮實,環流雖不大但強度有增強趨勢,今、明、後天(5、6、7日)進一步靠近台灣時,強度可能來到輕颱上限,甚至逼近中颱門檻,對台灣影響最大,全台防劇烈天氣。各地風雨時程一文看清!
「丹娜絲」最快今生成!專家估「往台灣衝來」:全台發颱風警報

「丹娜絲」最快今生成!專家估「往台灣衝來」:全台發颱風警報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位在恆春西南方海面的熱帶擾動98W,結構已經相當完整,今天上午已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TD06,很可能今天晚間到明天清晨就進一步增強為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天氣風險公司氣象部經理吳聖宇指出,由於TD06位置就在家門口,且大方向是朝台灣方向而來,依照這樣的路徑預報來看,全台各地應該都有機會發布颱風警報。
熱帶擾動98W就在家門口!最新預測曝光 專家估7/6「輕颱上限」近逼台灣

熱帶擾動98W就在家門口!最新預測曝光 專家估7/6「輕颱上限」近逼台灣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熱帶性低氣壓TD05已於今晨增強為今年第3號颱風「木恩」,繼續北轉東北行,朝日本東南方海域移動,對台灣無直接影響,反而值得注意的是熱帶擾動98W就在家門口,未來的強度跟路徑變化空間還很大,專家提醒週末將是關鍵時間。民間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根據歐洲模式分析,「預計在7/6,將以接近輕颱上限的強度通過台灣西部近海。」
熱帶低壓生成!今年首颱「蝴蝶」將成形 這3天雨彈開炸

熱帶低壓生成!今年首颱「蝴蝶」將成形 這3天雨彈開炸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中央氣象署今(10日)上午發布南海的熱帶擾動生成為熱帶性低氣壓,未來24小時內有機會發展為2025年首颱「蝴蝶」,預估為輕颱等級。目前路徑預測,該颱將先朝海南島前進,再北轉進入廣東一帶,雖不會直接侵襲台灣,但其外圍雲系將於12至14日影響台灣,須留意局部大雨。
今年「第1號颱風」可能生成! 吳聖宇:不排除接近台灣

今年「第1號颱風」可能生成! 吳聖宇:不排除接近台灣

【記者陳亮諭、盧麗蓮/綜合報導】還是陰雨天!中央氣象署指出,今(5日)滯留鋒面漸南移至巴士海峽,水氣仍多,各地仍有定時的短暫陣雨或雷雨;氣溫漸回升,明起暖熱各地高溫30°C以上,午後局部雷陣雨。至於6月是否會出現今年首颱,天氣風險公司氣象部經理吳聖宇表示,擾動出現之後往北移動的可能性較高,「不能排除會有接近台灣的機會」。不過目前各家看法仍有落差,6月是否會出現今年第1個颱風,還需要多加觀察。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