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策意外成今年美國購物季商家促銷口號 「關稅將至、趕快囤貨」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今年美國假日購物旺季開跑,據追蹤線上購物的軟體公司Adobe稱,感恩節當天的線上消費成長至61億美元,年增率9%。

商家利用川普新關稅進行促銷宣傳
值得一提的是,川普明年上任後可能提出新的關稅政策,也讓今年的美國假日購物旺季顯得格外特殊。許多小型企業和零售商抓住關稅可能推高成本和價格的預期,紛紛進行促銷,提醒消費者提前購買。而消費者則在關稅壓力下,重新檢視消費行為,並制定囤貨策略。
川普本周一表示,上任首日將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產品徵收25%關稅,並對中國加徵10%關稅,一旦關稅政策實施,可能衝擊企業供應鏈,最終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華爾街見聞引述外媒報導,面對潛在的關稅衝擊,許多企業在今年的假日購物季促銷活動中,加入與關稅相關的宣傳,以鼓勵消費者提早購買商品。
線上家具零售商Finally Home Furnishings在臉書貼文中表示,「關稅前大減價!這不是演習!關稅生效後,商品價格將翻倍。」這樣的發文促使客戶提前下單,該公司計劃透過電子郵件和傳統郵件進一步擴大宣傳。
美容品牌Jolie Skin透過電子郵件告訴客戶們,在潛在關稅推動價格上漲之前「鎖定目前價格」。他們還警告其指標性的過濾蓮蓬頭價格可能會因關稅而上漲25%,達到205美元。
消費者感受「關稅恐慌」壓力提前囤貨
戶外用品零售商Tarptent 利用關稅即將到來,推廣黑色星期五的促銷活動,提供最高可達35%的折扣,並暗示這是未來較長時間內的最低價格:「這是我們可能在明年此時之前提供的最佳折扣,隨著潛在的關稅迫在眉睫,這些折扣可能是更長時間內的最佳價格。」
客製化釣竿製造商J&J Sports Service向客戶發出警告,「現在購買,關稅即將到來,這不是玩笑。我們會盡可能地堅持下去,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可能是你們看到的最後一次促銷。」
消費者同樣感受到這場「關稅恐慌」的壓力。有些消費者選擇提前囤貨,有些則試圖優化他們的支出計畫。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消費行為和因應措施:
囤積商品:許多消費者開始在TikTok等平台上尋求建議,了解化妝品、洗髮精和食品等日常用品的儲存期限,以制定囤積計畫。

大型企業恐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優先購買必需品:消費者傾向於優先購買那些可能受到關稅直接影響的商品,例如電子產品、美妝產品和家居用品。
警覺行銷騙局:消費者被提醒注意一些以「關稅威脅」為藉口的促銷活動,以免因盲目跟風購買而受騙。
儘管促銷活動可能帶來短期的銷售成長,但小企業主普遍擔心關稅政策帶來的長期影響。他們認為,更高的商品價格將導致消費者減少支出,並更謹慎地選擇購買商品的類型。有小企業主提到,目前生產成本已顯著增加,新的關稅可能會進一步推升材料價格,小型企業面臨如何在控制成本和維持獲利間取得平衡的巨大挑戰。
相較於小企業,大型企業在行銷中對關稅的直接提及較少。然而,多家大公司已表示,如果關稅政策實施,它們將不得不將更高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AutoZone執行長Philip Daniele明確表示,如果關稅生效,公司將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Lowe’s的財務長Brandon Sink在財報電話會議中指出,關稅肯定會增加產品成本。

川普若實施新關稅美國消費力將損失逾2.5兆
多家大型零售商提到,消費者支出已經有一定疲軟跡象。例如,Best Buy警告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減弱,Kohl’s和Target報告稱最近季度的服裝銷售下降。
今年11月,全美零售聯合會(NFR)的一項研究指出,如果川普提出的新關稅計畫實施,美國消費者的年度消費能力可能會損失多達780億美元(約2.53兆台幣)。研究顯示,這些關稅將影響如服裝、玩具、家具、電器、鞋類和旅行用品等消費品類別。
在川普政府的新政策框架下,關稅可能成為重要的經濟政策工具,對企業和消費者的雙重影響值得關注。對於企業而言,如何調整供應鏈、優化行銷策略以應對關稅的潛在影響將是關鍵。隨著關稅政策進一步落實,企業和消費者都須更審慎地評估風險與利益,這場關稅風暴可能才剛開始,影響性將在未來幾年持續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