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走過歷次強震血淚史 震度5以下不用怕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花蓮自4月3日發生規模7.2地震後至今已發生一千多次餘震,台積電日前法說會也揭露這次大地震約損失30億元,影響毛利率約0.5個百分點,相較1999年921地震及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衝擊大為減少,主要在於台積電從歷年地震中汲取經驗,並採用超越法規的標準做好防震管理措施,不僅在震後全面檢視所有廠房與設施,陸續裝設阻尼器補強廠房結構,同時更積極採用新的設備減震與隔震技術,來降低地震可能對營運帶來的風險。
台積電歷年大地震慘痛經驗有哪些?
回顧歷年重大地震對台積電衝擊,921大地震導致竹科斷電3天無法生產,加上機台等受損,晶圓無法出貨,停工至少1周,供應鏈斷鏈,影響所及也導致當時國際科技股重挫,台積電不斷與客戶即時溝通更積極搶修,於1周後產線恢復約9成。
2016年2月6日高雄美濃發生規模6.4強震,南科震度達5級,當時一度傳出台積電晶圓片破損逾3萬片、停工1周,損失達百億,更有保險公司估算南科園區總理賠金額超過200億,台積電事後於4月法說會上說明,晶圓14A廠與受損程度較輕的晶圓6廠設備恢復所需時間均較先前的預估為長,第1季的晶圓出貨因此延宕,其中晶圓14A廠的出貨將延後10至50天,並有10萬片12吋晶圓的出貨時間從第1季延至第2季;而晶圓6廠的出貨將延後5至20天,並有2萬片8吋晶圓出貨時間延後至第2季。
台積電首創防震措施有哪些?
在921地震後,台積電於1999年在新建廠房建築主結構與附屬結構的耐震係數較現行法規分別高出25%及50%,機台設備新增防震固定措施。2008年採取廠址最具危害潛勢地震分析,檢視公司耐震標準是否足夠、新建廠房全面裝設減震阻尼器,降低地震反應15~20%。2012年台南科學園區的新建廠房增設浮動樁,使進入晶圓廠的地震波強度降低25%、高架地板震動台測試與機台錨定改善。2013年爐管機台裝設隔震平台。2015年部署地震預警停機系統。2016年塔式晶圓儲存設備增加止滑片,防止滑動天花板加強斜撐,防止掉落。
高雄美濃大地震後改善行動有哪些?
台積電表示,2016年強震過後,邀請台、美、日地震工程專家,舉辦三天「Earthquake Hazard Reduction Workshop」汲取降低地震危害做法、提高所有廠房耐震力,建築主結構與附屬結構的耐震係數分別超越現行法規1.25倍及1.5倍、利用最新的側推分析技術,委請專業技師團隊進行建物耐震能力健診、針對耐震能力不足現行規範之1.25倍者進行結構補強,2017年度發包施作、針對塔式晶圓儲存設備、潔淨室天花板、隔間牆、 桶槽、化學槽車進行耐震能力補強、找出設施弱點進行補強及耐震能力驗證,塔式晶圓儲存設備:增加止滑片。天花板系統:加強斜撐。各式貨架:須固定於樓板或牆壁上。
另外,新訂或修訂與地震防護相關的內部規章共四份,明訂各組織權責與運作程序,且逐項演練,將各項廠房與設備改善措施、震後應變做法納入正式管理規範,藉由OHSAS 18001系統進行內外部稽核,確保執行成效。確保各廠區180位地震防護人員具備足夠知識與權責認知,以確實執行廠區防震改善計畫,2017年進行跨廠區稽核,查證防震改善計畫落實情況。
台積電強調,公司的地震管理機制以「人員零傷亡、工廠短期回復運轉,降低客戶營運影響」為執行方針,並據此訂定跨廠區地震緊急應變與營運持續計畫,不斷提升抗震能力,有系統地將地震對公司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
法人觀點
法人表示,台積電抗震能力除了在硬體上不斷根據經驗改善外,最重要的是有負責任且專業的工程師,只要廠房發生重大事件或地震導致機台出現問題,多數工程師不管日夜都會在1小時內趕回廠內,2016年大地震,台積電更迅速調派竹科及中科數千名工程師南下協助復原,才能快速讓產線恢復正常,這是國外工程師可能無法做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