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單純職業易成詐團待宰羔羊 僅5%以下碩士自認金融素養高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金融研訓院2日公布2024台灣金融生活調查,令人可喜的是,成年人的財務脆弱比從2022年的21.9%大降至3.5%。66%台灣人有自信破解、拒絕詐騙。然而根據警政署資訊,公務員、軍人、老師等,高學歷又有財務能力的族群,反而是最容易被騙的肥羊。
這些族群最容易成詐團肥羊
2022年第二次進行調查時,市調人員打3.5通被拒絕,今年打6.2通電話才能成功1通,顯示民眾防詐意識提高。金融研訓院資深處長傅清源分享,因委託世新大學民調,警政署接到許多電話警告,必須跟警政署解釋沒有濫用世新大學的名義,才能從黑名單移除。
傅清源說,根據警政署資訊,公務員、軍人、老師,「財務不錯變成肥羊」,雖然學歷很高,但也自視甚高,也有醫生被騙了幾千萬。金融研訓院院長高一誠說,當老師總是比較相信學生。
碩士以上學歷的受訪者,自認金融素養程度高的卻低於5%,分析主要與金融市場資訊氾濫、商品演化速度太快有關。
除了過度自信,許多人相信網紅的投資,比如打電動很厲害,就以為網紅投資也很厲害,社群平台興起讓資訊被窄化。民眾對緊急預備金的認知也不夠正確,比如他自認有20萬,下個月花了15萬出國、3萬去買手機,以為緊急預備金等於銀行裡的錢,告訴他緊急預備金是不能動用的,他還不服氣。
金融理財NG行為
金融理財NG行為除了聽唔「緊急預備金」,還有看到高報酬就衝、誤信投資就是儲蓄、聽信粉專亂投資等。他簡報指出,今年5大發現--民眾防詐意識提高、購屋及投資需求增加使借貸熱潮升、通膨有感使支應生活壓力增加、緊急籌款能力有進步、疫情強化保險意識。
選擇向金融機構借貸購屋或投資比例增加至56.3%,較2022年的43.6%提高;隨整體通膨上升,79.3%的受訪者表示「支應生活」已不再輕鬆,較2022年明顯上升。
向銀行貸款比率提升至13.4%,變賣股票增至13.7%,比率均較上次調查2022年大增,保險保障危機意識也提高,覺得保險還不夠的比例從2022年11%提高至17.4%。
財務脆弱者八迷思
財脆者受限於收入不穩定與對金融的有限認知,導致缺乏足夠的韌性以應對經濟壓力或突發事件,約一半的受訪者在使用金融服務及產品時,仍沒有自信。
調查也發現,財務脆弱者有八種行為迷思,一、緊急預備金的模糊界線;二、消費管理的極端分布;三、投資儲蓄混淆與衝動投資:四、快速致富的迷思與無視風險;五、對正規金融體系的不信任與脫離;六、買保險是社交而非金融行為;七、資訊來源的片面與過度自信,主要和資訊多來自同溫層,或是社群網紅等有關;八、金融素養的M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