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推動多邊合作 共同解決湄公河洪水與乾旱問題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氣候變遷導致東南亞最長河流湄公河流域遭遇洪水與乾旱事件越來越頻繁,嚴重衝擊民生經濟,各界紛紛呼籲湄公河流域國家需要共同合作。近日,泰國外交部舉辦一場會議,與柬埔寨、寮國、緬甸和越南的駐外大使討論多邊合作,盼共同解決湄公河流域的洪水與乾旱問題。
泰國「民族報」(The Nation)20日報導,柬埔寨、寮國、緬甸和越南都是伊洛瓦底江、昭披耶河、湄公河經濟合作策略(ACMECS)的成員,ACMECS是一個政治、經濟與文化組織,旨在縮小五國之間的經濟差距,並以可持續的方式促進次要地區的繁榮。
泰國外交部長馬里斯(Maris Sangiampongsa)告訴駐外大使,泰國已準備好,在預防與解決湄公河流域洪水和乾旱問題的事上,擔任長期領導者的任務。
馬里斯強調,為了確保解決洪水與乾旱的工作能有效執行,泰國將利用在國際水資源管理方面的知識和經驗,並與國際組織建立合作關係,包括政府間組織湄公河研究機構(Mekong Institute)和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
馬里斯說,「目標是發展災害警報系統,啟動河道疏浚作業,並沿著湄公河建設防洪水區和相關基礎設施,確保未來能有效管理水資源」。
泰國上週因颱風「摩羯」遭遇嚴重水患
上週,颱風「摩羯」帶來的暴雨使泰國北部遭遇嚴重水患,清萊府(Chiang Rai)的美賽(Mae Sai)更面臨80年來最嚴重水災。對此,非營利組織國際河網(International Rivers Network)東南亞計畫總監皮安蓬(Pianporn Deetes,音譯)表示,清萊府會嚴重水患是因為有大量的水從緬甸流下來。
此外,皮安蓬也表示,從寮國以及中國大陸水壩洩洪所帶來的極大水量,可能是造成泰國東北部水災的原因。
皮安蓬表示,「湄公河委員會機制沒有作用,因為它只是著重在數據分享。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個針對湄公河流域國家的共同合作管理系統,包括中國」。
湄公河簡介
湄公河是東南亞最長的河流,全長約4900公里,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最後在越南的九龍江三角洲注入南海。
湄公河流域通常分為上下游,上游在中國境內,稱為瀾滄江;下游涵蓋寮國、泰國、緬甸、柬埔寨和越南。
湄公河氾濫經常發生,尤其是下游流域每年都會遭遇洪水。但隨著氣候變遷與氣候模式變得更動盪,湄公河流域遭遇的洪災與乾旱事件也越來越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