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專題4|離岸風電何時發電風險大 銀行要求附帶條件才肯貸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離岸風電業者融資問題,成為產業能否快速發展的關鍵,但銀行基於授信風險考量,也須審慎評估,尤其打造離岸風場資金動輒數百億、甚至上千億,除了金額龐大,離岸風電開發時程久不知何時能商轉發電?外資開發商又常發生退場換人,都讓銀行團有所顧慮,導致融資授信評估卻步的原因。
沃旭逾600億聯貸簽約創里程碑
不過,隨著中信銀擔任財顧的沃旭逾600億聯貸案,吸引15家銀行參與,超額認購2倍,金額創今年離岸風電聯貸之冠,且首度將國家融資保證納入,未來應該有助於更多銀行參與離岸風電聯貸。
據了解,近期沃旭大彰化西南風場和CIP(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的渢妙風場兩個聯貸大案,都是由中信銀擔任財顧,中信銀近期也積極拜訪官股銀,希望能多爭取公股銀支持,據了解,公股銀參貸條件將要求現金流、承諾不賣股等避免倒帳的條件。
沃旭大彰化西北離岸風場逾600億元聯貸案,吸引兆豐銀、一銀及土銀3家公股銀以及國內外銀行共15家參貸,超額認購率達2倍,這也是沃旭能源(Ørsted)繼2021年完成大彰化東南風場融資計畫後,亞太區第二件離岸風場併購專案融資,且將國家融資保證機制納入這次專案架構及建立相關融資配套,成為國內首例國家融資保證中心參與長天期之離岸風場專案融資。
官股銀要大品牌才敢貸款
為解決風電業者融資不易的難題,經濟部能源署本月初表示,2026~2031年離岸風電開發將有1.08兆元融資需求,政府推動融資保證達900億,希望協助離岸風場取得融資,並擔保一般企業順利購買綠電,為提升銀行授信意願,政府也將風電業者的國家融資保證成數從6成提高至8成,不過,還是有不少銀行對離岸風電融資抱持質疑態度:「不知何時才能發電?台灣又有颱風,覺得風險太大!」
事實上,官股銀過去對於離岸風場的聯貸態度也較保守,主要擔心離岸風場實際從開發到發電的時程過長變數多、投資外商恐出場、倒帳等。
某公股高層私下表示,「未來合約考慮要求一些條件,比如要完全蓋好風場,才能轉賣,或是只能出售一定比例股權等。」其他銀行也透露,希望要求每月現金流必須高於還本付息一定的倍數,剩下的資金才能作為開發商發股利或其他營運支出。
購電條件也將納入考量
一銀表示,過去參與離岸風電貸款考量上,多會挑選知名企業、評鑑合格的承包商,挑大品牌、大企業較安心,若有母公司擔保更好,過去承作過中鋼、中能案。對離岸風電的聯貸態度的確較保守,以穩健營運為風險主要考量,「不會找私募基金投資的風場,因為擔心不知何時轉賣掉出場、倒帳不付錢?」
除了貸款體的信用考量,興建的離岸風場何時才能運轉賣電?颱風是否會影響運作等?都是銀行團實際考量點。
兆豐銀行表示,為支持政府綠色金融政策、響應國家能源轉型,兼顧風險評估,持續評估辦理離岸風電專案融資,近期市場兩大案都有評估。沃旭為全球最大離岸風電開發商,目前於台灣投資包括Formosa I 128MW風場以及大彰化東南、西南、西北風場;另CIP於台灣投資開發彰芳西島風場及中能風場,兩開發商皆已對台灣風場建立豐富資料庫及累積深厚開發經驗,會持續關注其風場發展,並持續評估相關融資案件。
兆豐銀表示,對離岸風電的風險管控,主要依授信5P原則考量,並關注發起人財資歷、施工風險、政策風險、股權移轉限制、財務承諾條款及購售電合約穩定性等。
土銀曾主辦國泰人壽轉投資的風電個別授信,針對風電案件,對借款專案公司的股東背景、股權結構、專案能力及相關經驗等均會進行評估,也會考量風電開發商與台電及購電企業簽署PPA(power purchase agreement,購電協議)、CPPA(企業購電協議)的狀況。若由外國出口信貸機構、國家融資保證提供的融資擔保方案,都可加強案件的債權確保。
土銀表示,銀行依授信5P原則評估辦理,就貸款計畫進行可行性及風險評估(包含借款人過往承作實績、計畫完成後的現金流量)等。必要時採取相關風險控管機制(包括但不限於徵提擔保品、設立專戶控管資金),也會參酌開發團隊技術及過往開發實績,估算合理單位成本、內部報酬率及興建計畫可行性(含財務、法律、技術、保險等),必要時參考第三方專業機構盡職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