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指標」已攀升至危險水準 投資人須有居高思危意識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隨著美股近來不斷改寫新高,投資人可能要有居高思危意識,尤其「股神」巴菲特曾經青睞的一個市場指標,正向投資人發出警告。
巴菲特指標超過115%代表市場被嚴重高估
這項指標就是以代表美國股票總市值的Wilshire 5000指數與美國國民生產毛額(GNP)之間的比值。 2001年時,巴菲特表示這指標「可能是衡量任何特定時刻估值水準的最佳單一標準。」
巴菲特認為,如果比值過高,代表市場的泡沫風險愈大。在那以後,該指標也被稱為「巴菲特指標」。由於美國GDP和GNP之間的實際差異極小,因此在計算時,GNP逐漸被GDP取代。
財聯社報導,一般而言,若「巴菲特指標」小於50%,代表股市被嚴重低估;位於75%至90%代表估值較合理;超過115%則是被嚴重高估。 7月初,該指標一度升至超過200%,達到2022年初以來的最高水準。
在2022年,標普500指數累計下跌19%,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的年度跌幅。
巴菲特指標長期較可靠
對沖基金Seabreeze Partners Management創辦人兼總裁Doug Kass表示,「近2年前,這比例曾升至前所未有的水準,這本應該是一個非常強烈的警告訊號。」
雖然巴菲特本人近年來很少提及這項指標,但Kass這類投資人仍在使用它來幫助確定股市估值。事實上,該指標長期來看確實比較可靠,在1987年、2000年和2008年3次重大股災爆發前也是如此。
Kass表示,一般來說,當該指標達到其長期平均值的2倍標準差時,投資者就應該開始注意,而現在,它正處於這個水準。 「巴菲特指標」對Kass較有吸引力,對比來看,他倒是對巴菲特提到的一些其他財務指標持懷疑態度。
目前,「巴菲特指標」不是唯一反映股市估值過高的訊號,Kass表示,包括過去12個月的本益比、市銷率和企業價值與銷售比例在內的其他估值指標,都較歷史平均高出90個百分點。
未考量高利率因素
與其他指標一樣,「巴菲特指標」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它沒有納入高利率的因素,目前聯準會聯邦基金利率目標正處於20多年來的最高水準。
Kass補充說,它還沒有考慮到美國公司海外獲利的佔比愈來愈大,「投資組合真的很複雜,沒有一個指標是鐵定的。」
另一方面,過去18個月美股市場的大部分漲幅都是由少數幾檔科技巨頭貢獻,這掩蓋一個事實,即只有少數股票非常昂貴,而許多股票相對於歷史價格而言仍然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