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不敵IKEA、無印!32年「生活工場」實體店傳全收攤 業者駁:無此計畫

生活 消費
2025/04/17 11:40
美樂蒂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劉沛妘/台北報導】受到日本無印良品、歐洲IKEA等國外品牌進軍台灣影響,台灣本土居家品牌「生活工場」傳出4月起陸續撤出各商場實體店,轉成線上與批發的零售通路。對此,生活工場回應:「今年沒有實體門市撤收計畫,僅會關閉百貨租約到期的店面,約3-4間在4、5月時會陸續做移櫃。」

32年本土家居品牌「生活工場」傳4月底關閉全台實體店。翻攝臉書粉專 zoomin
32年本土家居品牌「生活工場」傳4月底關閉全台實體店。翻攝臉書粉專

傳生活工場實體店全關

生活工場於1993年創立,在台經營32年,商品涵蓋家具、家電、織品及雜貨等,巔峰時期全台有多達上百家門市,但目前根據官網資料顯示只剩19家,甚至有不少門市開始出清商品。

消息曝光,網友紛紛不捨直呼:「時代的眼淚」、「小時候的回憶」、「以前學生時代買朋友生日禮物的地方」,但也有人直言「品質不好,越來越貴」、「價格已沒有優勢」、「還是比較常逛無印、大創」。

對此,有百貨業者透露,生活工場內部已決策調整經營策略,未來將聚焦線上銷售與零售批發,逐步結束實體門市營運。

《知新聞》進一步詢問到生活工場行銷經理、公關陳怡霖,他表示,沒有要全台門市撤出商場實體店,是配合百貨政策及合約結束營業,僅會關閉百貨租約到期的店面,只是現在會更深入在線上零售及APP。

「生活工場」實體店傳全收攤,業者回應:「無此計畫。」民眾提供 zoomin
「生活工場」實體店傳全收攤,業者回應:「無此計畫。」民眾提供

生活工場最新回應

針對實體門市傳全收攤,陳怡霖稍早面對媒體聯訪時指出,目前還有20間門市,百貨櫃位目前有3-4間在4-5月會陸續做移櫃的部分,並強調「今年沒有實體門市撤收計畫」。

至於有部分門市在做出清,陳怡霖回應,這是我們今年既定的檔期活動,像目前在做的是母親節活動,生活工場未來相關計畫都會公布在官網、APP。

針對生活工場營運狀況,陳怡霖表示,實體營收比較好,但線上銷售也不差,還是要看商品別,不同商品別在不同通路上銷售的落差,還是會有不同的差別,去年整體年收約2億多。(家居市場)越來越競爭一定會有的,近年消費模式陸續轉到虛擬通路,我們客人也逐漸年輕化,因此會去做相關因應調整。

民眾消費型態改變 實體店陸續轉型

生活工場董事長王慶輝日前接受媒體受訪時曾指出,百貨商場內的門市業績並不低,其中最高營業額是中和環球購物中心,疫情前每年可達到2000多萬元,疫情後年營業額約1500萬元。

但近年受到國外家居品牌陸續進駐影響,加上民眾消費型態改變,現在到門市只是來看實體商品比較價格,後續還是回到網路上購買,因此也思考未來生活工場的轉型。

看更多:生活工場董座王慶輝遭羈押!「送貨小弟」成商界名人 涉掏空上櫃公司7千萬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生活工場 # IKEA # 無印良品 # 家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