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三峽3死!民團轟考照寬鬆是悲劇合法上路、怠惰是幫凶 525揪千人交通部提三訴求

生活 交通
2025/05/22 11:44
問問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新北市三峽4/19發生重大車禍事件,余姓老翁駕車暴衝釀3死12傷憾事,今(5/21)民團「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召開記者會,提出3大訴求,一、建立駕駛人全面回訓制度,二、高齡駕駛的回訓內容要改善,三、道路工程改善建議,希望透過5/25上午10點在立法院集合進行「保護下一代:交通工程改革,駕照全面回訓」遊行一路走向交通部陳抗,表達民團多年來的心聲,當天預估有12個團體、上千人參與,包含教師、學生、警察、消防、醫護、交通安全、機車、行人等到場響應;另外,今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等團體也共同發聲,在台灣每天有8條人命因交通事故永遠離開,向行政院遞交全國請願書,五大訴求要政府政治統性暴力,優先保護最脆弱的行人。

民團「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召開525遊行行前記者會。李柏毅攝 zoomin
民團「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召開525遊行行前記者會。李柏毅攝

民團今在立法院前高喊,高齡只需體檢、駕照回訓放水、孩童書包染血,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理事長王晉謙表示,交通監理由交通部權責主管,但這30多年來都沒有認真積極做修改制度,他直言回訓的重要在於,交通部去年推動「微罪不舉」政策、放寬記點制度以來,「台灣幾乎失去了任何能淘汰掉不適任駕駛、危險駕駛駕照的手段」,嚴重削弱道路安全防線,然而現在的高齡駕照換照制度 ,只需要做非常簡單的體檢,另外,詢問「今天幾號?你今年幾歲 ?你的先生或太太是誰」這種簡單的問題就可以取得75歲以上換照資格 ,非常不合時宜。

王晉謙認為,真正要做的是全面駕駛訓練,去檢測說有沒有在夜間、白天道路駕駛上的能力,昨天(5/20)國民黨立委陳雪生在咨詢時說道他現在70歲以上了連 S型的彎道都不太會開,明顯凸顯一個問題,就算把75歲換照年紀下調至70歲、65歲 ,甚至50歲,也是沒有用的 ,遊行訴求希望交通部把駕照回訓制度建立起來,不是只有高齡者需要換照 ,而是全體的駕駛人都可以去駕訓班、監理所或駕訓班進行駕照的回訓,來了解政府新的法規、新的交通政策。

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理事游立維表示,78歲的高齡駕駛在巷弄高速沖撞人群造成3死12傷,交通部說這名駕駛在三個月前就接受過回訓,那為何還發生這樣的事件?明顯回訓制度只是簡單問幾年出生、今天幾號、有沒有色盲,沒有任何路口、筆試 ,就放任駕駛上路,難怪我們會發生這樣的問題。

民間團體一直都跟交通部積極的強調需要推動很多換照機制,但這種交通監理議題,交通部一再冷冷、沉默的把我們敷衍過去,如果交通部早一點正視回訓制度有問題,如在住宅區設立減速的設施,當車速就算失控 ,也可以在設施保護之下再慢一點,不會如此沖撞,或許今天悲劇就不再發生了,台灣的道路上一直有三寶,到底為什麼三寶那麼多,就是因為我們的考照制度有非常大的問題,考照寬鬆是悲劇合法上路,怠惰是下個事故的幫凶,邀請關注此議題的民眾525一起參與遊行,讓下一代不在懼畏馬路。

前排左起至右,行人零死亡聯盟理事長陳愷寧、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理事游立維、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理事長王晉謙。李柏毅攝 zoomin
前排左起至右,行人零死亡聯盟理事長陳愷寧、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理事游立維、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理事長王晉謙。李柏毅攝

行人零死亡聯盟理事長陳愷寧強調,這次決定上街抗爭,是因為無法接受交通部在這次事件處理的傲慢、懶散,也點名各黨應正視責任,批評民眾黨交通委員長期未推交通法案,國民黨執政的新北市在人行道與通學步道建設上嚴重落後,民進黨交通部則對民間提出的駕訓改革建議「開完會就沒下文」。她直言「交通部非要有重大事故才願意檢討政策,甚至不能接受民間的批評,讓我感到既傲慢又散漫!」。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表示,早在1993年交通部即提出駕照回訓必要性,然而「經過32年與五任總統,改革進展極為緩慢,無數家庭因而破碎,台灣更因此被國際媒體貼上『行人地獄』的污名。」她呼籲交通部盡速提出明確改革時程,讓人民安心出門、平安回家。

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指出,近期重大交通事故頻傳,肇事問題並非高齡駕駛專屬,「其他年齡層的肇事率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屢犯不止」,而此次三峽事故肇事者亦有前科,她批評,交通部尚未釐清事故全貌便逕以「高齡」為主因提出改革方向,恐怕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既未針對問題核心,也可能對健康高齡者造成不當標籤與不便,尤其對大眾運輸資源不足的非都市區居民影響尤鉅。

民進黨立委張雅琳認為,行人在道路上面是最脆弱的,兒童更是,常看到學校前面只有一條兩線道的馬路,減速帶是有必要的,這次高齡駕駛應該更積極把過去曾經有肇事或違規記錄的這些駕駛者有一個預警系統 ,並且主動關懷 ,如果對方沒有執行 ,我們也應該有一個退場機制,同時ADAS安全科技應普及,從根本降低風險。

zoomin

另外,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社團法人超越遊戲協會、社團法人台灣瘋北大文教發展促進會、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YA 鷹親子共學團(三峽)、TCAN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TUBA台灣城市單車聯盟、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眼底城事等團體今也集結於行政院前共同發出聲明,並將各地請願書向政府再次建言,勿忘「交通零死亡願景」精神、勿忘人民請願書中蘊含的悲願、勿忘前年許下的諾言,更勿忘交通部長所言「所有理由都沒有比人命更重要」。 

整理官方數據,2024年全國有366個行人死亡,有超過1.7萬個行人在道路上受傷。罹難者與受害者的年齡從幾個月到七八十歲。相對的,肇事者多數也非70歲以上的高齡者。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等團體今赴行政院前遞交全國請願書。李柏毅攝 zoomin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等團體今赴行政院前遞交全國請願書。李柏毅攝

請願書五大訴求包含,一、道路工程:社區、學區、通學步道,以行人優先原則設置實體基礎設施,優先保護最脆弱的用路人,學校週邊需設為交通寧靜區(限速30km/h),並需有道路實體設施迫使行經學校週邊的車輛減速(車道縮窄、減速平台、車道彎曲..)。

二、駕駛教育:新手駕駛提供「在實際道路環境中發展與其他用路人安全互動的核心駕駛技能」的機車與汽車駕駛訓練,已有駕照的駕駛定期回訓制度和法規更新,高風險駕駛人:恢復違規記點制度,篩選、再教育高風險駕駛及淘汰不適任駕駛。

三、交通執法:杜絕對依法執法的員警關說、施壓與懲罰,以循證決策(Evident-based decision)建立執法績效制定模型,落實各地「交通助理員」制度,積極維護人行道通行順暢,人行空間交通執法常態化——停止發動無效的短期交通大執法,開放民衆檢舉人行道、公園步道、自行車道的車輛行駛和違停行。

四、重建交通法制,建立具強制力且具體保護行人權益之道路規則及設計規範。五、台灣零死亡願景:修法當發生「汽車涉入脆弱用路人重大死傷案件」,「運安會」須立案調查,透過系統性分析以促使有關機關改變。政府應依「瑞士起司理論」風險分析與控管的模型來系統性分析交通事件,預防未來悲劇,行政院需負起責任進行跨部會協調及整合中央地方資源,逐步降低交通死傷,於行政院道安會報中納入還路於民及行人相關民間團體的參與。

另外,現有車輛的隔熱紙納管、保險制度(第三人責任險納入強制險⋯..等)、車體設計及道路科技應用(汽車的行人感測、死角偵測、自動煞車系統...等)也都需要要一併通盤檢討。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等團體共同發聲,台灣每天有8條人命因交通事故永遠離開,五大訴求要政府政治統性暴力,優先保護最脆弱的行人。李柏毅攝 zoomin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等團體共同發聲,台灣每天有8條人命因交通事故永遠離開,五大訴求要政府政治統性暴力,優先保護最脆弱的行人。李柏毅攝

針對政府提出的高齡駕駛管理,還路於民行人促進會表示,從兩年前的還路於民大遊行以來,我們就一再強調,交通死傷高的行人地獄非單一群體造就,乃是系統性問題;希望行政院能協調各部會,並盡速提出全盤改革措施,不要讓悲劇一再發生。這次三峽事件的特殊性,折射出了台灣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已進入少子化且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我們沒有提供國人車輛以外安全且可負擔的出行選擇。

還路於民認為,「本次事故顯現了道路工程設施從缺、公共路網建設缺乏、高風 險駕駛人篩選鬆散、執法績效缺乏循證決策、車體及保護科技規範不完善等多重問題。」而本次肇事者因其年齡,使政府對策僅著重於高齡駕駛人,然而高齡並不等於高風險駕駛,交通部仍需針對全年齡「高風險駕駛的監理」通盤檢討,並從源頭管制、修正濫發駕照的考照制度並建立嚴謹的回訓制 度,確保駕駛人明白使用高殺傷力之載具所應具備的責任。 

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祕書長吳鴻來,輪椅使用者在路上的高度較一般成人低,如果駕駛沒有注意,也跟兒童一樣容易發生危險。人行道的設計一定要考慮無障礙空間,否則當輪椅無法通行,只能被逼著上車道,跟汽車爭道更是危險,請還給輪椅族安全出門的權利。

還路於民認為交通部需針對全年齡「高風險駕駛的監理」通盤檢討。李柏毅攝 zoomin
還路於民認為交通部需針對全年齡「高風險駕駛的監理」通盤檢討。李柏毅攝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交通部 # 三峽暴衝 # 行人 # 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