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如何因應對等關稅對全球經貿帶來變局? 央行提出5大建議

財經 產業脈動
2025/04/09 18:05
CC 文章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立院財委會明天邀請央行楊總裁金龍、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主計長陳淑姿、財政部長莊翠雲、經濟部長郭智輝等首長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實施,對我國股匯市、經濟成長、物價、房市所造成衝擊與因應措施」進行專題報告。

圖為央行總裁楊金龍。資料照片梁建裕攝 zoomin
圖為央行總裁楊金龍。資料照片梁建裕攝

美國成台灣最大貿易出超來源國

央行書面報告今天提前出爐,央行指出,在川普關稅政策衝擊下,全球經濟下修風險大增,因應目前全球經貿變局的對策,央行也提出5點建議,包括須審慎因應台美雙邊 貿易爭端風險、,台廠宜持續國際化布局,並鞏固在全球供應鏈之關鍵地位等

央行表示,美國川普總統關稅政策衝擊下,全球經濟下修風險大增 尤其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計畫,除對所有進口品加徵基本關稅10%,另對包含中國大陸之主要貿易對手國加徵高額稅率;此關稅政策大幅超出各界預期,恐將引發中國大陸等貿易對手國採取報復措施,考量全球貿易政策不確定性遽增,全球貿易成長動能下降,主要投資銀行陸續調降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讓全球經濟下修風險大增。

台灣出口產品集中於電子及資通訊產品,且對美國出口及出超持續擴大,睽違逾30年,美國再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出超來源國;近 年在美國強力推動「美國製造」下,2023、2024 年美國亦 成為台灣對外直接投資的最大去向。

由於2018年起,美中貿易爭端升溫、COVID-19疫情及美方資安 需求考量,以及AI等新興科技應用熱絡,使得美國對台灣資通與視聽產品需求大增,2025年1至2月,美國超越中國大陸,再度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出超來源國。

可擴大對美採購降低貿易順差

與此同時,美國限制其企業對中國大陸關鍵科技領域的投資及出口,加大「美國製造」力道,台商大舉赴美投資,2023、2024年美國已成台灣對外直接投資最大去向,台灣歷經台商西進、南向、回台、東拓,對外直接投資帶動出口轉向,對美國出口比重上升,且出口產品集中在電子及資通訊產品。

在川普關稅對全球經貿帶來變局之際,央行也提出5大建議:一、台灣對美國出口及出超均明顯擴大,須審慎因應台美雙邊貿易爭端風險。因應策略包括1.積極與美方關稅協商,改善對等關稅稅率、2.擴大對美採購,降低美國貿易逆差、3.擴大對美投資等。

二、台灣為小型開放經濟體,生產資源有限,台廠宜持續國際化 布局,並鞏固在全球供應鏈之關鍵地位,主要作法有:1.強化客戶合作關係並接近關鍵市場。快速回應市場變化與掌握先進技術趨勢,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與 5 技術門檻,為產業升級之關鍵。例如,近年台積電亦積極赴美國、 日本、德國設廠,不僅貼近客戶需求,亦能分散地緣政治風險與避 開關稅障礙,並確保國際競爭優勢。

美國已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出超來源國。美聯社 zoomin
美國已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出超來源國。美聯社

提升出口競爭力帶動投資

2.取得多元生產資源並強化供應彈性與風險控管。傳統產業之主要生產基地易受高關稅衝擊,惟台商除擴大對美 投資外,須持續國際化布局,利用海外人才、土地等生產資源,以 強化供應彈性與風險控管;同時宜減少對單一生產基地的依賴,以 避免貿易衝突所帶來的供應中斷風險。 

三、在國際經貿變局下,台廠宜持續強化傳統產業與電子資通訊產業雙向鏈結,以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傳統產業業者宜持續高值化,包括1.持續將ICT的高科技(如AI技術)導入傳統產業;2.推動傳統產業跨足ICT供應鏈體系,除可增加傳統產業商機外,亦有助提升附加價值率,強化產品競爭力。 

四、提升出口競爭力來帶動投資,以正向循環促進台灣經濟持續成長。在高關稅衝擊下,台灣可透過擴大本土研發量能,將核心技術 留在台灣、加強人才培育,以及強化產業群聚效應,持續提升台灣出口競爭力,以進一步帶動國內投資與吸引外人投資,促進台灣經濟持續成長。

五、國際經貿政策不確定性上升,恐擴大外匯巿場波動程度,央行將持續密切注意國內外經濟金融情勢變化,維持外匯市場秩序 與新台幣匯率之動態穩定。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對等關稅 # 川普 # 關稅 # 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