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再出手!防堵中國貨洗產地 東南亞4國太陽能產品遭重稅鎖定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美國商務部周一(4/21)公布對東南亞4國進口太陽能電池板為期一年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貿易調查最終裁定。其中,柬埔寨製的太陽能電池板可能面臨高達3521%的新關稅。

綜合路透社、彭博報導,這起貿易調查案件是去年由南韓的韓華(Hanwha Q CELLS)與總部位於亞利桑那州的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以及幾家小型生產商提出,指控部分東南亞國家的太陽能電池板向市場傾銷產品,嚴重損害美國產業。美國商務部周一公布的關稅根據公司和國家有所不同,但整體高於去年底公布的初步關稅。關稅最終是否實施,將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6月初前作出最後裁決。
美國太陽能製造貿易委員會聯盟(The American Alliance for Solar Manufacturing Trade Committee)去年指控,在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和越南設廠的中國大型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向市場低價傾銷,並接受不公平的補貼,導致美國本土生產的商品缺乏競爭力。
柬埔寨因不配合美國的調查,該國產品將面臨高達3521%的關稅。
越南未單獨指名的公司可能面臨高達395.9%的關稅;泰國為375.2%;馬來西亞全國適用稅率為34.4%關稅。
中資企業晶科能源(Jinko Solar)在越南製造的產品預計被徵收245%關稅,其在馬來西亞製造的產品則將被課徵40%的關稅。
中資企業天合光能(Trina Solar)自泰國輸美稅率高達375%,由越南輸美稅率逾200%。中資企業晶澳太陽能公司(JA Solar)在越南生產的模組可能被徵收約120%的關稅。
太陽能製造貿易委員會聯盟的法律顧問布萊特比爾(Tim Brightbill)表示,「這是美國製造業的決定性勝利」。
他說,調查結果證實了「我們早就知道的事實:那些總部位於中國的太能能公司一直在欺騙體制,削弱美國企業,並奪走美國工人的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