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觀察|超高齡社會來臨!日本照服員愈來愈少 台灣也有照護危機
【專欄/吳連富】已經是超高齡社會的日本,今年7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預估將超過2100萬,其中嬰兒潮世代的所有成員約佔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也就是未來照護需求必將持續增加,但去年支撐此需求的護理機構破產或停業的數量卻是最多,日本正透過機構間「協力合作」因應危機。而台灣今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恐將面臨日本同樣的照護危機,有甚麼是台灣可以借鏡的,當局應該未雨綢繆。

日本小規模多機能組織面臨考驗
據報導住在東京獨居的一位90歲女性,一個月前在家中摔倒,幾乎每天都會請一位居服員來家幫忙,可以在進食、排泄、清潔、洗衣和其他日常生活等需求得到幫助。長輩特別表示,如果沒有介護士(居服員)的幫助,生活就不可能順利持續。
這是東京一家提供此類家庭照護服務的護理機構,僱用了五名全職護理人員,為社區長者提供照護服務,但他們表示,管理該機構就像走鋼索,愈來愈難走下去。
背後的原因是政府的照護理費用,根據服務內容和時間長短而定,占照服員收入的大部分,居服員們騎腳踏車挨家挨戶走訪,但每天只能造訪大約五戶人家,收入增加面上有限制,去年居家照護服務的基本報酬就減少了。
有些機構為了維持業務,將居服員工派往設施和私人住宅來餔貼收入和開銷,讓人覺得整個照護行業都處於停滯狀態。甚至被迫破產或關閉的護理機構數量,達到了創紀錄的784家,其中許多都是小企業。
台灣的長照2.0也在各鄉鎮普設日照中心,提供類似的「喘息」服務,按照接受服務朋友的說法,他們家每周一、三、五會有一位居服員來幫忙,幫長輩沐浴及準備餐點,每次時間是兩小時,對家屬的幫助多大,因案例不同而有差異,但總是Nice to have, 因為我們還在起步階段,未來會走到甚麼方向,基本上在制度面都還沒有長遠規劃。

無法留住人才 設施陸續關閉
如圖示日本長野遭廢棄的「小規機」,以往大約有10名老人,幾乎每天都會使用該設施,並有6名工作人員提供用餐和洗澡幫助,且該機構已為當地長輩提供18年的服務,卻於去年3月關閉。起因是兩名資深員工因家庭因素退休。
該機構負責人表示,她再也沒有資源來招募和培訓新員工,隨著這兩名資深員工的離開,原有的照護品質將無法維持,選擇關閉了它,雖然真的感到很抱歉。但日本要如何渡過這種危急局面?

透過機構間「協力合作」因應危機
在京都鄰近地區,正在試著努力透過小規模護理機構的合作,解決這個問題。
像位於京都府等附近地區的5家法人組成集團,共同致力於確保並培養人才,集中資源聘請兩位「人力資源發展專家」,希望透過培訓來提高員工技能,提供更多詳細的支援來留住員工,並讓年輕員工將未來職業生涯形象規畫方向能更清晰。透過彼此合作,可改善企業經營環境及管理系統,這是眾多小企業面臨的問題,並創造一個可以留住員工的工作環境。
有專家認為,除非日本持續增加這樣的合作企業數量,否則未來照護行業將無法繼續。特別自2023年日本全國護理人員數量首次減少,隨著平均年齡的增長,每個人最終都需要照護護理,因此確保必要的人員是當務之急。

審視台灣長照現況 缺乏穩定財務來源
這篇報導反映日本高齡化社會所面臨的「照護危機」,尤其是人手短缺、低薪資與機構經營困難的窘境。台灣今年開始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65歲以上的長者占20%,相較日本雖然老的慢(但很快就追上了),上述日本的問題我們現在都正在面臨,政府至今雖已推出各項措施,但也確實存在許多不足。
例如日本介護保險制度已成立25週年,財務來源相當穩定卻也感到左支右絀,我們現在長照政策仍缺長期穩定財務來源,個人認為,台灣需要採取更強力措施,例如提高並確保照護人員薪資與福利,並吸引年輕人進入這個行業。
另外,增加機器人與AI技術輔助減輕人力負擔,例如照護機器人、遠端監控系統等。還有推廣社區合作模式,讓小型機構透過資源共享來提升營運能力。
這場「照護危機」攸關所有人的未來,政府、企業與社會都需要共同努力,才能讓高齡社會維持基本的照護品質,以適應時代和現狀,以免為時過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