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車禍高齡駕駛惹禍?議員拋繳回駕照送月票、裝反爆衝裝置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新北市三峽區19日發生重大事故,釀成3死12傷悲劇,肇事者為78歲余姓老翁,送醫時意識不清,肇事原因仍待釐清,但也讓高齡駕駛隱憂再度浮上檯面,掀起各界重視。針對高齡駕駛換照議題,台北市議員徐弘庭今(5/20)日質詢時提出,鼓勵高齡駕駛繳回駕照,免費送北北基月票,台北市議員曾獻瑩也建議,推動高齡駕駛加裝「反暴衝裝置」,並由市府補助九成費用;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則允諾,會思考法制面,研擬配套方案。

整起事件發生在19日下午4時許,警方指出,肇事余姓老翁駕駛自小客車沿三峽區國成街往復興路方向闖紅燈,當時學成路通學巷16時至17時禁止進入,且當時正值學生下課時間,國成街與國光街號誌16時至16時30分爲「行人保護時相」啟動,四面號誌全紅狀況,老翁先是擦撞路口3輛機車、1輛自行車,再往前沿復興路132巷,衝撞至分隔島才停下,總共造成3死12傷。
台北市議會20日下午進行交通部門質詢,徐弘庭關切高齡駕駛議題,他認為,目前鼓勵繳回駕照誘因不足,只用宣導、提供禮品方式,禮品更只是5公升垃圾袋、大黃帽、防光手環,誘因明顯不足,「誰會自願繳回駕照?」
徐弘庭認為,75歲以上長者換照後,應改成免費搭乘大眾運輸,比如敬老愛心點數480點,北北基月票1200元,敬老愛心點數是否能補貼到600點,繳回駕照免費送北北基月票,雖成本相對較高,但對整個社會間接成本有意義,針對高齡駕駛繳回駕照誘因,北市交通局是否有具體作為?
交通局長謝銘鴻表示,目前還是維持原本方案,提高價值上的誘因有一定比例會增加,他坦言,錢也是一個考量因素,以及繳回駕照後,是否真的會搭乘大眾運輸等,也擔心會有無照駕駛狀況發生。
徐弘庭直言,改善高齡駕駛問題,主要是創造誘因、增加罰則、加強管理,若無照就是該重罰,跟酒駕一樣,盡一切可能降低社會風險,他認為,定期票是一個考量,若成本太高,日本、韓國都在2021年推動強制把「AEB與行人/腳踏車偵測」列入新車標配,是否應要求高齡駕駛必須配備輔助系統?希望交通局一個月內能有初步動作。
謝銘鴻則表達認同,並強調,希望能先讓高齡駕駛換照減量,第二、若硬要開車就是無照管理,因為涉及到中央,交通局會全盤思考法制面,研擬出相關配套方案,防止悲劇再度發生。

曾獻瑩質詢時指出,面對高齡人口比例快速攀升,北市必須立即提出具體對策,肇事的高齡駕駛其實早在5年前就曾發生過類似暴衝事故,卻未見制度進一步完善,他強調,高齡駕駛所帶來的風險與年輕駕駛不同,不僅因生理反應遲緩或認知退化,更包含誤踩油門等操作失誤,根據警政署統計,70歲以上駕駛人的A1類交通事故肇事率,高於其他年齡層,是不可忽視的結構性問題。
曾獻瑩特別以日本東京為借鏡,東京在2019年池袋發生一起與三峽事件極為相似的車禍後,立即推動高齡駕駛加裝「反暴衝裝置」,並由市府補助九成費用,該裝置可在車輛靜止或低速行駛時,自動抑制誤踩油門所導致的加速行為,有效防範暴衝事故。
曾獻瑩進一步指出,依照日本的研究顯示,高齡駕駛所導致的交通死亡事故中,有三成以上可歸咎於操作不當,而這些失誤透過科技輔助是可以預防的。且這項安全技術如今已被日本推動納入聯合國車輛安全標準,顯示其國際上的高度認可。
曾獻瑩建議,台北市政府應該效法東京的做法,率先研究補助加裝反暴衝裝置的可行性。現階段市府就有權限訂定補助辦法,不需等待中央指示。每台裝置約1至1.6萬元,若市府願意出面補助,可望成為六都中第一個實際行動落實高齡行車安全的城市,除了短期內推動補助政策,交通局也應中長期研議將此類安全技術納入車輛安全標準,鼓勵車廠開發更多防呆車款,從制度面引導市場,建立更周延的安全網。
交通局長謝銘鴻肯定「很合理,也值得去做」,並表示,市府將於一個月內啟動補助可行性的初步研究,也會對日本實施情形去深入瞭解,認同台北可以藉由學習國際經驗,提出在地化、具創意的作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