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別摸透明小塑膠袋!「世界第3毒」北海岸現蹤 一摸慘見「紅色鞭痕」

生活
2025/04/18 10:49
分享 分享 連結 APP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北部海岸出現「世界第3毒」!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指出,近來沙灘上出現透明小塑膠袋,看起來像是泡泡,也像是塑膠袋,但其實是被大浪沖上岸的僧帽水母,即使死亡仍有劇毒,觸摸後會出現劇痛、紅色鞭痕,嚴重會致命!

「世界第三毒」僧帽水母近期出現在北部海岸,有民眾貼出被咬的「紅色鞭痕」,提醒大家不要觸碰。翻攝自北觀粉絲團-幸福北海岸臉書
zoomin
「世界第三毒」僧帽水母近期出現在北部海岸,有民眾貼出被咬的「紅色鞭痕」,提醒大家不要觸碰。翻攝自北觀粉絲團-幸福北海岸臉書

「世界第三毒」僧帽水母近期出現在北部海岸,包括翡翠灣與北部海岸潮間帶、沙灘上,外型看起來就像是「透明小塑膠袋」,到海岸玩耍的民眾可能會因為好奇而去踩踏,但其實危險萬分,因為牠非常毒。

僧帽水母外型看起來就像是「透明小塑膠袋」。翻攝自北觀粉絲團-幸福北海岸臉書
zoomin
僧帽水母外型看起來就像是「透明小塑膠袋」。翻攝自北觀粉絲團-幸福北海岸臉書

絕對別摸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因為大浪被沖上岸,但不論活體或屍體都有毒。

僧帽水母又稱葡萄牙戰艦,有透明、粉紅、藍或紫色,有長平均10米的觸鬚(最長可達22米),觸鬚上充滿毒素的刺細胞,可以殺死細小的海洋生物。已死去的僧帽水母或脫落的觸鬚,數小時內仍可以造成同樣傷害,千萬不要觸摸。

僧帽水母不論活體或屍體都有毒。翻攝自北觀粉絲團-幸福北海岸臉書
zoomin
僧帽水母不論活體或屍體都有毒。翻攝自北觀粉絲團-幸福北海岸臉書

僧帽水母有多毒

僧帽水母的毒液呈酸性,會讓人產生劇痛,留下紅色鞭痕,要2-3日才能消散。毒素甚至可以滲入到淋巴結,造成更深入的痛楚。

僧帽水母的刺會造成過敏連鎖效應,發熱、休克及影響心臟和肺部功能,嚴重時更會致命。

僧帽水母的毒液呈酸性,會讓人產生劇痛。翻攝自北觀粉絲團-幸福北海岸臉書 zoomin
僧帽水母的毒液呈酸性,會讓人產生劇痛。翻攝自北觀粉絲團-幸福北海岸臉書

苦主現身:痛到長「之字型的鞭痕」

僧帽水母外型可愛,民眾紛紛驚呼「還以為是垃圾袋!沒看過真的會想摸」、「上週在萬里桐海域潮間帶也有看到」。

另有曾被僧帽水母攻擊過的民眾表示,她觸摸到僧帽水母後,上岸後彷彿有人用鐵器重擊患部一樣,「患部瞬間燙傷一樣,整肢手臂麻痹,疼痛感持續好幾個小時,之字型的鞭痕持續腫脹,一週後奇癢無比」,她並提醒僧帽水母外型比較讓人不易察覺,真的要小心。

不慎接觸怎麼辦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提醒,若不小心觸摸僧帽水母,應立即移除已經斷裂殘留的觸手,可用抗組織胺藥物來減緩發炎症狀,如持續不舒服應儘速就醫確保生命安全。

被螫快就醫

東海岸過去也曾出現大量僧帽水母被打上岸。衛福部台東醫院表示,被水母螫傷後,刺絲胞可能會卡在皮膚上,若用另一隻手去撥,反造成他處也沾染毒性蛋白質,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水中以衣物撥除,降低傷害,當水母毒液接觸到人體後,依水母種類,接觸時間長短,接觸面積大小及部位,毒液的毒性強弱,以及毒液的濃度之不同,產生的反應也差異很大。

以往夏季的時間,因為民眾會下水遊玩,故比較可能會有被水母螫的患者,大多數看診患者皆呈輕度反應,輕者皮膚紅腫刺痛,像被燙傷的感覺,嚴重者會有過敏等反應,更嚴重者也可能導致呼吸困難、肌肉痙攣,甚至休克,不過近年來,未接獲有很嚴重的病例。

東海岸過去也曾出現大量僧帽水母被打上岸。衛生福利部臺東醫院提供 zoomin
東海岸過去也曾出現大量僧帽水母被打上岸。衛生福利部臺東醫院提供
僧帽水母。衛生福利部臺東醫院提供 zoomin
僧帽水母。衛生福利部臺東醫院提供

下載知新聞APP

⭐️ 即刻下載《知新聞》App!免費!

# 透明小塑膠袋 # 世界第3毒 # 僧帽水母 # 紅色鞭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