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分屍|兇嫌殘忍分屍3婦 心理專家研判恐與財務糾紛有關
【記者林志青/台北報導】高雄73歲老翁張介宗連殺3人碎屍,檢警連日打撈屍塊,陸續尋獲40塊被害人屍塊,26日更尋獲黃姓大嫂頭顱,3名被害人證實遇害。犯罪心理學專家、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副教授葉怡伶表示,兇嫌與被害人生前疑有財務糾紛,恐為錢財動殺機;中正大學特聘教授兼犯罪研究中心主任楊士隆也說,退休長輩手頭不寬裕,發生財務糾紛恐難以釋懷,不排除氣憤殺人。

專家研判張介宗為「防禦性的分屍」
葉怡伶指出,絕大多數分屍的目的其實是湮滅證據,然後規避警方調查,我們叫做「防禦性的分屍」。防禦性的分屍中有部分犯罪者,他的確是為了宣洩他的憤怒,所以把被害者進行分屍,只有極少數個案是為了讓他獲得心理一個滿足,或是單純想要虐待被害者而作分屍的行為,如果他是單純的想要虐待被害者,然後獲得心理的滿足,這個我們稱為「攻擊性的分屍」。
葉怡伶表示,兇嫌將3名被害人肢解分屍後棄屍,根據其手法,可以研判兇嫌只是希望躲避警方偵查,本案也沒有特別針對第二性徵,以滿足「性心理」需求的動機較低。


張介宗熟知檢警辦案選擇緘默
張介宗被捕後,始終保持緘默,拒絕透露任何案情細節。葉怡伶說,過去接觸有大量前科紀錄或曾犯下重罪的犯罪者,其實都有這類型否認的特徵;加上曾經犯下性侵、竊盜、竊盜、毀損及搶奪軍法前科的兇嫌,熟知檢警偵辦技巧,吃定警方無法找到有利物證將其定罪,才會消極不配合。


張介宗犯罪剖繪符合簽名特徵
分析張介宗的犯罪模式,葉怡伶表示,殺人案件大部分都是熟人所為,絕大多數的分屍案件也都是熟人所為;此案被害人都是自願跟兇嫌回家,加上案發地就在家裡,對兇嫌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場域,整個空間都有利兇嫌犯案,就連兇嫌丟棄屍塊也不會讓鄰居覺得奇怪。
葉怡伶說,從「犯罪剖繪」分析發現,兇嫌殺害的對象,都是他平常生活就熟識的個案,每次犯後都將被害人分屍,無非是為了毀屍滅跡,這些「簽名特徵」都符合兇嫌犯案行為,也是兇嫌的習慣。至於每個月殺害1位被害人,葉怡伶則說,可能只是巧合。

仁武焚化爐搜索行動告終並無所獲
檢警調查,高雄75歲黃姓、75歲張姓、71歲趙林姓等3名婦人,分別去年11月底、今年1月、2月分別進入前鎮區73歲老伯張介宗家中後離奇失蹤,其中趙林老婦的家屬日前向楠梓分局報案協尋,經比照重大刑案擴大追查,揭發張嫌涉殘忍殺害3女的分屍命案。
由於兇嫌住家牆面有3名失蹤老婦的血跡生物跡證,監視器也拍下兇嫌疑似搬運屍塊過程,警方隨即連日動員潛水人員下水打撈屍塊,但20日結束打撈行動後,尋獲屍塊全數鑑定完畢,僅確認尋獲張姓、趙林姓2死者的人體組織。
至於部分屍塊疑遭凶嫌丟擲至垃圾車清運,警方表示,日前已結束在仁武焚化爐的搜索行動,恐因鍋爐高溫早已將可疑屍塊燒盡,就此部分,警方並無尋獲任何死者遺骸。
不過,由於港區有民眾再發現受害人重要遺骸,警方表示,本案於2月19日後已暫停大規模潛水打撈作業,仍毎天持續編排警力,在港區巡查、搜尋,一有發現任何可能人體組織,均會立即報請檢察官進行送驗,以求確認。

凶嫌張介宗不認罪 羈押看守所
至於凶嫌張介宗,目前仍被羈押看守所,面對犯行狡賴拒吐實,犯案動機仍待調查;警方僅表示,全案偵辦過程經檢警調閱監視器、刑事鑑識及數位鑑驗等嚴謹、縝密之科學偵查方式,積極蒐集齊全之犯罪事證,目前鐵證如山、證據確鑿,後續將請檢察官借提訊問張嫌,釐清全案犯罪真相。

推薦新聞 高雄分屍案|離奇!兇嫌大嫂頭顱近「百日」浮出 打撈與否?警方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