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害的!美國低收入族群吃不起麥當勞 CEO:來店數以「兩位數」 幅度下降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麥當勞一向在美國低收入族群中相當受歡迎,不過,最近的數據卻顯示,美國低收入消費者前往麥當勞用餐的次數也明趨緩。

📌 本文摘要重點 (這是什麼?)
美國時間周三,麥當勞執行長坎普斯基表示,第2季度美國低收入消費者去他們速食店的次數繼續以「兩位數」 的幅度下降。
他指出,美國低收入者薪資未能打敗通膨,以及該族群整體對經濟的負面情緒,造成了這一現象。他在財報業績會上解釋,「他們不是跳過一天中的某個用餐時段,比如早餐,就是選擇更低價的用餐方式,無論是從我們的菜單中選還是在家吃飯。」
麥當勞現象成美國低收入消費者困境縮影
外媒報導,坎普斯基的理由並非空穴來風。來自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據顯示,最低收入勞工的薪資成長緩慢,今年6月收入最低的25%勞動者(即每周收入大致低於806美元的人口)的薪資年成長率為3.7%,遠低於2022年最高時的7.5%。
雖然麥當勞在美國的第2季同店銷售額較去年同期成長2.5%,成功走出第1季負成長的泥沼,該公司財務總監波爾登卻表示,這大部分歸功於中高收入消費者,以及平均每單消費金額的成長。
麥當勞的現像似乎只是一個縮影,美國低收入消費者的困境已滲透所有產業。今年5月麥肯錫的調查中顯示,受關稅相關消息影響,低收入者對轉用更廉價替代品的意願增加6%,大於中等和高收入人群(1%、-7%)。
去年第2季起同店銷售額連4季下降
坎普斯基在5月曾透露,該公司針對國際市場進行的研究發現,消費者表示會減少購買美國品牌,該「反美情緒」在北歐和加拿大地區尤為顯著。
自去年第2季起,麥當勞的同店銷售額連續4季較同期下降,尤其是今年第1季麥當勞更出現疫情以來最大銷量跌幅。第2季起,麥當勞透過一連串操作,包括與《 MINECRAFT麥塊電影》合作;5月推出停售5年的酥脆雞柳條,7月又推出了闊別菜單9年的雞肉捲。在一系列操作後幫助其第2季全球同店銷售額上漲3.8%,超越市場預期的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