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財劃法吵25年 前財長張盛和斷言:沒有任何版本會有共識

財經 保險稅務
2024/06/22 16:43
林巧雁 文章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財政收支劃分法朝野爭吵25年,國民黨與民眾黨各推版本,立法院財委會要求財政部下會期前提版本,財劃法修法下會期再戰。若沒有行政院版,藍白是否聯手硬闖?朝野協商版本能獲得各縣市認同嗎?前財政部長張盛和接受《知新聞》專訪時預言,沒有任何版本能得到共識!

前財政部長張盛和。照片來源:東吳大學
前財政部長張盛和。照片來源:東吳大學
分享 加入好友

前財長預言各縣市不會有共識

財政部長莊翠雲日前參加婚宴巧遇前財長張盛和,趁著同桌機會請教前輩如何解決財劃法爭議?張盛和以過來人經驗提點,「就讓大家先吵,有共識就修法,沒共識就繼續讓大家吵!」

經驗豐富的張盛和甚至預言,就算朝野有共識,各縣市也不會有共識,因為每個縣市都覺自己分配的少,都想要更多,已經吵了20幾年,協商不會有共識,就算佔人數優勢的國民黨版本,也不會得到各縣市的共識。

財劃法分配涵蓋營利事業營業額、人口、土地、財政努力等各項指標,張盛和說,「多年來沒有共識的版本,不存在有共識的版本。分配是最難公平的!」

財政部長莊翠雲。資料照片林林攝
財政部長莊翠雲。資料照片林林攝

稅收成長各縣市多拿上百億

張盛和說,財政稅收從他時代時的2兆多,成長至今3兆4台幣,「多了1.2兆可分,稅收成長,各縣市自然多分配,每個縣市都多了百億以上,很好過!」

換言之,目前的版本是沒有共識的共識,未來不論怎麼修,都不會有縣市滿意,沒有一個版本能得到所有縣市認同,是否最後仍回歸至原點,只好維持現狀?畢竟20年來各縣市不是仍活得好好的?

財劃法修正案爭吵多年,歷經3任總統、25年、5次提案修法都難產,本周財委會通過臨時提案,要求財政部下會期開議前提出行政院版本。財長莊翠雲會後表示,尊重財委會的意見,但下會期開議前提出有困難,若修法只為了要快,最後沒有達到目的也是枉然,努力爭取更大共識,不是推拖,若押時間倉促提修法,未必是好事。

怎麼分都會被地方政府抱怨不公平 

張盛和則表示,要財政部推版本也不是不可以,過去也有財政部版,但最後仍無法獲得各縣市共識。他分析,國民黨版本要中央多釋出5千多億,但問題是多出5千億後,如何分給各地方政府,怎麼分才公平?每個縣市照樣會吵!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中央以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與一般性補助款等財源挹注地方,規模由103年度的4051億元,至113年度大增至6346億元,增幅達56.6%。此外,除了中央政府給的稅收財源,各地方政府還有規費、財產收入等其他「非稅收」財源。

財政部外觀。林巧雁攝
財政部外觀。林巧雁攝

國民黨要中央吐5千多億

國民黨的提案估中央要釋出財源5777億元,民眾黨團版本為2775億元。若依國民黨團版本,各地方政府獲配財源由目前4000多億元大增至近9900億元。

財政部認為,若中央一口氣釋出財源5000多億元,恐影響國防、社福、重大基礎建設的支出,排擠對地方政府的補助,中央財政應維持適度韌性,以因應國際政經局勢。

政府稅收分為國稅與地方稅兩種,國稅(中央可支用的稅收)包含關稅、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貨物稅、證券交易稅、期貨交易稅、營業稅、菸酒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等9種。地方稅包含地價稅、田賦、土地增值稅、房屋稅、契稅、使用牌照稅、娛樂稅、印花稅8種。

國稅加上部分地方稅中的土增稅為「中央統籌分配稅」,其中94%「普通統籌分配稅款」依比例分配給各地方縣市;6%「特別統籌分配稅款」支應地方政府緊急或其他重大事項所需。

六都直轄市台北市分配最多

目前統籌分配款分配比例為直轄市6都拿61.76%,其餘16縣市分配24%,8.24%分給鄉鎮市。財劃法從1999年修正至今,每個縣市都想多分配,抱怨公式不公平,希望納入對自己有利的指標。

六都統籌分配款以台北市603.15億元居冠,其次為新北市468.84億元、高雄市434.66億元、台中市387.07億元、桃園市303.61億元、台南市280.55億元。

人均最高仍是台北市,平均每人分2萬4060元,高雄市一人1萬5877元、台南市1萬5085元、台中市1萬3630元、桃園市1萬3144元,最低是新北市,一人只分到1萬1622元。

知新聞 Line 官方帳號

# 財劃法 # 財政收支劃分法 # 張盛和 # 財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