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專題3|遭怨「買光台灣綠電」 台積電建議檢討2大離岸風電規範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今年11月底中美矽晶與旗下再生能源電力銷售子公司續興宣布,與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旗下第五號旗艦基金(CI V)所投資開發之渢妙一期風場(渢妙)合作,由中美矽晶與續興共同向渢妙簽署30年企業採購離岸風電,讓企業購買風電議題再受關注。不過,台灣最大單一風電買家台積電(2330)先前被市場抱怨「買光台灣綠電」後,近期卻憂心台灣風電發展困境,呼籲政府應速檢討離岸風電的規範,包括放寬國產化項目認列、提供廠商更多融資管道,才能進一步支持風電的發展。
中美晶與渢妙一期簽署30年購電契約
由於台灣位於亞洲副熱帶,夏季擁有充沛日照,而冬季吹送至台灣海峽的東北季風也帶來強勁風力,成為世界最優良的風場之一。渢妙一期風場位於台中市海域距岸約35公里處,規劃設置33座風力機組,因此中美矽晶藉由共同向CIP購買離岸風電、進一步擴大再生能源版圖;CIP亞太市場負責人暨渢妙風場董事長Thomas Wibe Poulsen也說,渢妙一期離岸風場是台灣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標竿,不僅在工程設計與採購已高度成熟、大幅超前同期案場,在國內外融資市場中也獲得極高關注,顯示供應鏈、銀行與政府對渢妙一期如期併網的信心與支持。
台積電包下彰化2座風場購電合約20年
事實上,早在2020年7月,歐洲離岸風電大廠丹麥沃旭能源宣布與台積電正式簽署企業購售電契約,台積電將承購沃旭能源的大彰化西南第二階段和大彰化西北離岸風場,合計920MW裝置的所有發電量,不僅創台灣最大單一購買風電契約,也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再生能源企業購電契約。
沃旭能源說與台積電簽署20年契約是固定供電價格,預計於2025~2026年正式商轉後開始供電,市場推估屆時台積電製程進入2奈米世代,正好滿足部分綠電需求。
台積電反駁買光台灣綠電說法
但也正因為台積電率先包下高達920MW的風電裝置發電量,於是市場有「綠電都被台積電買光」的說法,台積電資深副總暨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反駁指出,以風力發電的綠能來看,正因為台積電與風電業者簽了長約,他們才來台灣蓋電廠,「我們希望有更多這樣的專案,帶動綠能產業。」
台積電曾解釋,台灣2022年綠電發電200億度,台積電只採購9億度,約佔台灣綠電供應量4%,問題在於台灣只有10%綠電拿出來賣,其他份額都是給了台電,可以購買的綠電非常少,原因就是台灣的綠電發展不夠快,台積電也是卡在中間,買太多其他人買不到,買太少達不到ESG標準。
何麗梅籲政府放寬國產化項目、提供更多融資管道
此外,台灣離岸風電面臨許多挑戰導致進度較原先目標展延,加上成本價格因國產化要求下無法進一步調降,也讓部分企業對於採購風電陷於觀望態度。對此,何麗梅也公開呼籲政府,為了讓企業能夠採購足夠的再生能源,希望盡快檢討離岸風電的規範,提供更具彈性做法,包括放寬國產化項目的認列,可望降低開發成本,同時,希望提供更多的融資管道給業者,這樣才能進一步支持離岸風電開發。
她也強調,目前台積電沒有計劃建立自己的綠電案場,而是會透過投資來鼓勵綠能業者,帶動供應鏈一起往低碳目標邁進。
台積電2050淨零碳排將分三階段進行
何麗梅說明,台積電從2020年宣示到2050年節能減碳時程分成三階段來做。第一階段是要在2025年,排碳量停止成長;第二階段是在2030年,碳排放量要回到2020年水準;第三階段,就是2050年將碳排放量降至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