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鄰避印象成熱門打卡點!北市首座生態公廁今揭牌 安森1號重生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大安森林公園是台北市最大的公園,面積約26公頃、達7萬8千多坪,有「都市之肺」美稱,位處市中心「大安區」,每日遊人如織,也是國際觀光客會到訪的景點之一,不可少的設施就是公廁,公園內設有7處,其中1號已使用28年,年久失修、內部昏暗潮濕,民眾憋不住才會使用,認養單位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催生改造,由全聯慶祥基金會贊助經費2000萬元,誕生北市首座生態公廁,今揭牌翻轉鄰避印象。
今年是安森建園30週年,也是基金會成立10週年,1號公廁鄰近新生南路二段,對面就是台北清真寺,因年久失修,經常在雨天積水,動線狹窄且雜草叢生,廁所內昏暗潮濕,導致民眾除非迫不得已才會使用,在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執行長楊平世、環藝工程顧問設計總監潘一如、建築師鄭毅凡的催生下,集結各界學者和專家力量,歷經一年的改建,成功打造出臺北市首座生態公廁,已在2023年9月正式完工,今年2月開放民眾試用,為期三個月試營運,今(6/13)舉辦「1號公廁揭牌及捐贈儀式」,由北市府秘書處副秘書長張溫德代表受贈,期盼提供民眾更舒適的公共空間。
改建任務包含,重新修剪樹木,並移除感染褐根病的危險樹木群,然而移樹和改良土質工程相當浩大,光是處理這些問題就耗時一個月,所幸施工成效顯著,廁所動線不再被樹木遮蔽,通道得以重見天日變得寬敞明亮,提升舒適度也兼具安全性,周邊種植了許多台灣原生種植物,為公園增添色彩與芬芳,除了淨化公廁空氣,還具有誘蝶和防蚊的功能。
1號公廁格局採半開放式設計,解決採光不足問題,藉由建築本體自然通風與開窗配置,建立流暢的通風路徑,降低公廁異味發生,針對男女廁入口方向做出明確區隔,新增獨立式多功能廁間,無障礙設施友善全齡民眾,滿足多元性別族群使用需求,也更具人性化尊重;額外裝設屋頂光電及省水設備,有效執行節約能源,亦能達成減少碳排放目標,更符合永續原則。
北市府工務局公園處處長藍舒凢(音同凡)指出,自2021年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提出1號公廁暨周邊環境景觀改善工程計畫,基於生態考量,建置雨水循環再生系統,存於一旁碎石地下方的水撲滿,回收雨水用於草木澆灌及生態池水源補充,並在水池內營造水生植物,創造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環境,打破以往公廁的鄰避印象。其中,公廁內更特別架設生態電子牆,推廣自然保育及園內相關活動資訊,讓民眾在行經走道休憩之餘,進而從中認識生態環境吸收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