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軍備競賽時代!科技七雄AI大戰 1年燒掉近13兆台幣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AI已成為科技大廠軍備競賽的重點,廠商莫不砸大錢投入這個戰場,根據服務諮詢機構Dealroom和Flow Partners公布的報告顯示,全球科技產業正進入以AI和自動化為主的新創新周期,科技創新周期大概每20年一次,之前的2次創新周期分別發生在PC時代(個人電腦普及)以及網路時代(包括向行動裝置和雲端運算的轉變)。
每年投資4000億美元
報告指出,市值總額達14兆美元(約454兆台幣,佔標普500指數32%)的科技七雄,每年在AI和雲端基礎設施上投資高達4000億美元(約12.96兆台幣),這些投資涵蓋從AI晶片、大模型,到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AI醫療等各個領域。
硬AI引述報告內容指出,競爭最激烈的是AI的硬體層和模型層,雖然輝達在AI晶片一家獨大,但也面臨其他廠商競爭,包括特斯拉、微軟、Google、亞馬遜都在開發自家的AI晶片。
為了集中資源,它們甚至會犧牲其他業務。例如,Meta最近關閉其企業協作產品Workplace,後者一度被視為其全力轉向元宇宙和AI的訊號。
科技巨頭轉向風險投資
此外,過去,收購也是企業擴大業務版圖的管道之一,但隨著監管部門對併購的審查日益嚴格,科技巨頭們把更多目光轉向風險投資。
報告指出,2023年科技七雄只完成7項收購,但參與208項創投交易。今年迄今,科技七雄透過創投活動向AI公司投資248億美元,超過英國每年的創投總額,最受巨頭青睞的包括OpenAI、Anthropic、Wayve等明星AI新創公司。
同時收購活動也還在繼續,輝達在5月以總計10億美元收購以色列新創公司Run:AI和Deci AI。
科技七雄在創投領域的活動顯著增加,尤其是那些已經有一定規模和業績但尚未上市的公司,到2023~2024年,它們已成為最大的科技VC。
AI投資重心仍在基礎技術
科技巨頭在AI各個層面都有布局,但目前重心仍在基礎技術(大模型)和基礎設施層面。報告指出,AI投資的大部分都流向基礎層面(foundational layer),即支撐AI發展的底層大模型技術,如OpenAI、Anthropic、Gemini等。這部分投資約佔科技巨頭AI投資總額的75%。
雲端基礎設施層(cloud infra layer)約佔AI總投資的42%,Google雲端、亞馬遜雲端服務AWS和微軟Azure是主要玩家。計算層(computational layer)投資佔29%,玩家包括輝達、博通等晶片和算力供應商。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佔AI總投資的32%,主要玩家包括Waymo、Anthropic等;營運支援層(ops layer)佔投資的42%,玩家有Hugging Face和Weights & Biases;能源層投資佔5%,主要圍繞清潔能源生成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AI投資正逐步轉向應用層,AI應用存在大量機遇,報告指出,醫療保健、設備、媒體、軟體雲、氣候、教育、國防、行動和製造業,AI的經濟潛力達50兆美元(約1620兆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