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挺大罷免? 陳水扁認有情緒:做為忠心黨員我不能有個人意見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前總統陳水扁歷經17年,再次公開演講。他接受凱達格蘭學校邀請,在黃信介先生紀念講座上談「台灣民主的韌性與轉型」。陳水扁提到,民主時代不可能有一言堂,民主的真正意涵,是對少數聲音要尊重、包容,不能因為意見不一樣,就是「XX同路人」。對於目前如火如荼的大罷免,他也提到自己總統任內曾被罷免4次,所以有自己的情緒,但作為忠心黨員,黨已經下令了就不能有個人意見,要支持到底,「但最後對不對,台灣民主的韌性會慢慢跟我們說。」

陳水扁今睽違17年再度公開演講,他一開始說自己很緊張,連做總統8年都沒這麼緊張,也擔心漏氣,更擔心今天會成為最後一次。
陳水扁提到,民主是最正確的一條道路,沒有更好更對的道路,選擇民主的道路絕對無怨無悔,向前走都不怕。而民主就是選舉萬歲,人民最大,民主就是人民作為國家主人,民主最重要的內涵就是多元、包容、權力分立、互相制衡,民主沒有一言堂,少數聲音還是要尊重包容,不能「我說了算」,意見跟自己不一樣,就說是什麼「XX同路人」,這樣就不好了。
會後問答環節時,有民眾提到國民黨的未來,是要直接罷免還是繼續玩議會體制內的遊戲。陳水扁則坦言這是大哉問,這實在是世界沒有的,也是全球第一個推動大罷免,體制內外大家合作無間,沒有絕對的對跟錯。
陳水扁說,他擔任總統任內,曾經4度要被罷免,「一次就凍未條,我4次耶,所以我有我的情緒」,但他做為忠心黨員,黨已經介入、下令,那他不能有個人意見跟情緒,「我就要支持到底」。
不過陳水扁也說,最後對不對,台灣民主的韌性會慢慢跟他們說,不過他相信南韓前總統尹錫悅一定很後悔,如果台灣大罷免成功改變國會,那韓國就可以比照辦理,何必下台。
其實這並非第一個綠營大老對大罷免有意見,前閣揆謝長廷3月份公開演講時,也直言「大罷免潮是不幸事件,惡的循環」,理論上政治應相互妥協,民主政治就是協議政治,雖然辛苦但也代表民主政治提升到另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