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泡泡瑪特盲盒爆紅連Lisa也癡迷 今年股價飆漲近3.7倍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在上個月的《浮華世界》影片中,南韓女團Blackpink的成員Lisa分享她對中國公司泡泡瑪特玩具的痴迷。
今年股價極大迪士尼及三麗鷗
「我要瘋了,就像我花掉所有的錢一樣,」她笑著拆開玩具製造商的PUCKY Roly Poly Kitty 系列玩偶。「我到各地泡泡瑪特,如果我飛往紐約,我會嘗試在那裡找到Pop Mart。巴黎,你知道,到處都是。 (這)有點像發現寶藏。」
彭博報導,Lisa並不是唯一一個吵著要泡泡瑪特玩具的人。今年,這家總部位於北京的公司,已從中國 Z 世代中眾所周知的寵兒變成全球現象。在美國和澳洲,粉絲們為了新上映的電影排了幾個小時的隊,有時甚至是半夜。巴黎、米蘭和紐約等城市都開設了專賣店。海外銷售額成長5倍。
泡泡瑪特因其種類繁多的玩具而受到追捧,成為中國最熱門的成長型公司,其股價今年上漲368%,擊敗MSCI中國指數的大多數成員。它還擊敗迪士尼和Hello Kitty母公司三麗鷗等全球同業。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泡泡瑪特可能是第一個透過智慧財產權、設計和產品而不是定價來吸引消費者,在全球取得重大成功的中國消費品牌。」他稱該公司是「正在形成的全球品牌」。
泡泡瑪特代表人物莫莉
泡泡瑪特經常在盲盒中出售娃娃,這意味著消費者在打開盲盒之前並不知道裡面有什麼具體角色。它們的新穎之處在於其情境化、角色驅動的設計,粉絲們重視它們的情感吸引力,以該零售商的代表人物莫莉為例,她是個總會撅起嘴的短髮女孩。她可以扮演太空莫莉(Space Molly),一位穿越宇宙的太空人,也可以扮演小莫莉(Baby Molly),將她描繪成一個3歲的幼兒。
對於海外市場,該公司創造量身定制的設計,例如在巴黎羅浮宮商店出售的蒙娜麗莎般的怪物。這些玩具的售價通常為 69元人民幣(約314元台幣),更大的限量版玩具可以賣到數千元人民幣,東南亞的中國應用程式和電商平台上則有灰色市場,熱門和稀有的娃娃售價是原價數倍。
泡泡瑪特在海外有92家實體店
花旗集團預計,隨著公司向北美和歐洲擴張,明年泡泡瑪特的全球收入將佔總營收的一半。截至6月30日,該公司在海外擁有92家實體店和160多台自動販賣機。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大部分收入來自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它與藝術家、知名智慧財產權提供者和內部設計團隊合作創作娃娃。該玩具製造商也獲得迪士尼和環球影城等公司的品牌授權。
Pop Mart 的智慧財產權(如 Molly)沒有像迪士尼米老鼠或任天堂神奇寶貝那樣的故事情節。相反地,該公司依靠推出新版本來提高受歡迎程度。
在中國,由於擔心成癮,政府禁止向8歲以下兒童販售盲盒,當局 於2023年實施此類指導方針之前,監管風險是投資者的主要擔憂。儘管泡泡瑪特成長趨勢強勁,但其發展歷史相對較短,因此投資者對其長期成長仍抱持疑慮。
目前本益比已達32.4倍
華泰資產管理(香港)投資管理副總馮淑艷認為,智慧產權業務本質上是周期性的,而泡泡瑪特的玩具角色出現的時間並不長。馮淑艷
今年的上漲使其股價變得更昂貴,該股目前的本益比為32.4 倍,高於3年平均。彭博編製的 32 位分析師建議中,有 30位是買入,兩位是持有,沒有一位是賣出。
「泡泡瑪特仍然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需要更多時間來判斷他們是否能夠繼續無縫執行並重振其智慧財產權,」里昂證券駐香港的消費者研究分析師克里斯·高表示。「當它成為一代人的記憶時,肯定會創造更持久的需求。」
截至今年6月,該公司在中國大陸擁有3900萬名註冊會員客戶,重複購買率為43.9%。 2024年上半年,中國大陸約佔總銷售額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