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揭川普允諾台灣「最佳稅率」卻未提數字 恐比照日本一條件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周二(7/29)重申,川普政府針對各貿易夥伴開徵的對等關稅將於8月1日上路。台灣稅率迄今(7/30)仍未揭曉,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指出,川普團隊迄今僅向台灣提供「最佳關稅稅率」承諾,但未給出具體的稅率數字。

彭博7月30日報導,台灣官員仍在與8月1日的關稅大限賽跑,以避免美國加徵32%高額對等關稅。報導引述1位知情人士透露,迄今為止,川普團隊僅向台灣提出「最佳關稅」,但並未具體說明具體稅率數字。
該人士還表示,台灣官員推測台灣被課稅率應該跟日本獲得的15%差不多。報導也指,在日本當局提出承諾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約16.33兆元台幣)後,美國也要求增加投資。
分析指出,如果台灣未能確保獲得與日本等鄰國同等的關稅,可能進一步加深民眾對賴清德政府與美國關係的疑慮。
彭博還指出,賴清德在其四年任期的剩餘時間裡面臨艱難處境,他領導的民進黨近期遭遇一連串政治挫折,隨著美國關稅開徵期限臨近,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
美國正與中國進行談判,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9日談到關稅開徵日期時強調,美中協商是另外的事,中國以外各國必須在8月1日執行新稅率。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莊嘉穎(Ian Chong Ja)分析指出,「賴清德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美中貿易談判,以及川普政府是否會向北京當局做出讓步,從而損害台灣的利益」,莊直言,「這將對賴清德及其政府帶來更大的挑戰」。
另面臨半導體關稅威脅
此外,賴清德政府也面臨半導體關稅威脅。星展銀行 (DBS) 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 (Ma Tieying) 表示,考量到台灣在晶片生產的強勢地位,台灣可能把這些關稅成本轉嫁到美國客戶身上。
如果美國要求台灣把更多的半導體生產轉移到美國,可能會產生更大的長期影響,削弱台灣的「矽盾」(silicon shield),即世界對台灣晶片的依賴,有助於保護台灣免受軍事衝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