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數發部與LINE攜手防詐  試辦「政府LINE官方帳號認證機制」

數發部與LINE攜手防詐  試辦「政府LINE官方帳號認證機制」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近年詐騙手法不斷翻新,常有民眾收到詐騙集團假冒政府單位發送訊息,要求提供個人資料或進行轉帳,或誘騙點擊連結,導致個資外洩或蒙受財產損失。數位發展部今(19)日宣布與LINE合作試辦「政府LINE官方帳號認證機制」,建立統一的識別標準,幫助民眾快速辨識公務帳號真偽,降低受騙風險。通過認證的政府LINE官方帳號會顯示「藍盾標章」與「機關、職稱、姓名」等資訊,數發部將提供操作指引與教育訓練,協助機關順利導入認證辨識機制,強化政府打詐力道。
三班護病比入法只聞樓梯響 邱泰源:用獎勵水到渠成

三班護病比入法只聞樓梯響 邱泰源:用獎勵水到渠成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衛福部長邱泰源昨被問到雙和醫院急診公告時,一句「我們馬上去了解,一定不容許有違法的事情發生」,引發醫界炸鍋;他今(17日)受訪時提到,該院確實是急診重鎮,公告是為了舒緩人力。 至於整體護病比入法與達標狀況,邱泰源表示,三班護病比採先達標先獎勵方針,「如果醫院都能夠達到某個程度的時候,法制化自然而然就會水到渠成」,尚未達標的則要多給一點時間;而雙和醫院護病比確實未達獎勵標準,預計今年8月會達標。
癌友生育補助懶人包!取卵出國代孕不適用 可併用地方補助

癌友生育補助懶人包!取卵出國代孕不適用 可併用地方補助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為了讓年輕病人接受癌症治療後也有機會生兒育女,衛生福利部自2025年9月1日起試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方案」,初步先針對本國籍18歲至40歲乳癌或血液癌患者,取卵療程每次最多補助7萬元,取精處置保存每次補助上限8000元。《知新聞》整理10個Q&A幫助大家更了解補助年齡計算、補助時效、申請程序、可否同時申請地方政府補助。
癌友生育保存補助9/1上路 取卵最高7萬元、取精最多8千元

癌友生育保存補助9/1上路 取卵最高7萬元、取精最多8千元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為支持與協助癌友保留未來生育希望,並減輕生育保存療程之經濟負擔,自2025年9月1日起,衛生福利部開辦「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方案」,初步先針對本國籍18歲至40歲乳癌或血液癌患者,取卵療程每次最多補助7萬元,取精處置保存每次補助上限8000元,預估首年有600位癌友受惠。
國泰世華銀提供高資產客戶虛擬保管服務 國內券商可買虛擬資產ETF

國泰世華銀提供高資產客戶虛擬保管服務 國內券商可買虛擬資產ETF

【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國泰世華銀行近日正式獲金管會核准,成為首波試辦「虛擬資產保管業務」的金融機構之一,有別於市場上多數由虛擬資產平台業者(VASP)提供保管功能或僅服務企業戶,本次試辦業務鎖定高資產個人客戶推出虛擬資產保管服務,提供客戶簡便且安全的保管機制。
未「指差確認」製造行人地獄 北市府:靠民眾投訴駕駛!加權評鑑扣分

未「指差確認」製造行人地獄 北市府:靠民眾投訴駕駛!加權評鑑扣分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台北市7/19於中山南路、羅斯福路與愛國西路口發生公車撞死名醫意外,肇因司機未依規定完成「指差確認」釀禍,外界質疑政策失靈,官方督導不周,北市再度冠上「行人地獄」罵名。交通局速提5措施改善路口缺失,並稱2020年10月「指差確認」已列入公車評鑑,去年民眾陳情反映公車缺失114件成案,含12家業者,均已列入評鑑扣分,8月起加重民眾申訴扣分權重,若業者整體評鑑成績不佳,將影響虧損補貼核發額度,及申請新闢路線經營權。
紙本仿單掰掰! 未來藥品資訊掃QR Code就知

紙本仿單掰掰! 未來藥品資訊掃QR Code就知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為了讓民眾更快速、完整取得最新的藥品資訊,加上環境永續等因素,衛福部自111年元旦起開始試辦部份藥品採用仿單無紙化,掃描藥品包裝外盒的QR Code,就能連結至「藥品仿單查詢平台」查詢藥品仿單資訊,近期進一步公告,藥商須在2026年12月31日止,完成所有藥品許可證的電子結構化仿單並發布。
海難救援辨認身份有難度 航港局8/4起實施登船實名制

海難救援辨認身份有難度 航港局8/4起實施登船實名制

【記者陳怡文/台北報導】若船舶在海上遇事故,旅客身份確認有困難,為完善乘客搭船權益,航港局宣布,8/4起正式實施客船登船實名制,請民眾乘船一定要攜帶身分證件,如未攜帶證件,需配合航商採行的替代身分確認機制,如出示本人證件之照片等,並須填具切結書後方得登船,但可能影響登船時間。
輕症衝醫學中心恐再變貴 台大醫院長:未必改善急診壅塞主因

輕症衝醫學中心恐再變貴 台大醫院長:未必改善急診壅塞主因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健保署為了改善醫學中心急診壅塞再出招,預計今年底前試辦「假日急症中心」,專門處理輕症病人。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認為概念很好,不過坦言75%輕症患者治療後就讓他們回家,剩下25%重症需要住院的病人才是急診壅塞主因,而且民眾很難自我判斷是輕症或重症,再調高輕症直衝醫學中心的部分負擔,需要眾人的智慧。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