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宜「菩薩彎」奪命車禍!重機跨雙黃線撞大貨車 騎士噴飛亡 【記者林志青/新北報導】新北市坪林區北宜公路著名拍攝彎道「菩薩彎」,今天上午9時59分發生死亡車禍。葛姓男子(41歲)當時騎乘普通重型機車,行經31公里下坡路段時,不明原因跨越雙黃線,撞上對向大貨車車頭,葛男當場被撞飛,無生命跡象;大貨車林姓駕駛(41歲)毫髮無傷。警消到場將葛男送往萬芳醫院急救,可惜最後仍回天乏術,詳細肇事原因仍待警方釐清。 7分鐘前 社會 突發現場
有片|紀寶如兒爆販毒還砍人! 她發聲道歉:沒教育好是我的錯 【記者林志青/台北報導】台北市文山區上月2日發生持刀砍人案,男子余彥鋒和妻子涉嫌販毒,余男還持水果刀刺傷上門買毒的陳姓男子,被依殺人未遂、毒品罪送辦。如今爆出余男是資深藝人紀寶如的兒子,紀寶如也發聲道歉,「沒將兒子教育好,是我的錯」。 2025/07/02 16:52 社會 突發現場
有片|公親變事主!男買毒捲離婚糾紛遭砍 警意外破喪屍菸彈場 【記者林志青/台北報導】台北市文山區上月2日發生持刀砍人案,警方獲報到場,發現陳姓男子(31歲)背部及手部有多處刀傷,當場逮捕持刀傷人的余姓男子(39歲)。衝突起因陳男與女友上門買毒,見余男與妻子吵到要離婚,陳男介入調解卻打翻余男醋罈子,余男憤而持水果刀攻擊。警方發現余妻拒開屋內某扇門,報請檢察官指揮逕行搜索,果然在屋內查獲喪屍菸彈等大量毒品。警訊後,分依殺人未遂、毒品移送台北地檢署偵辦。 2025/07/01 13:04 社會 突發現場
新北3天2人遭蛇咬!醫急喊「血清全用完」 羅一鈞公開庫存現況釋疑 【記者陳亮諭、於維奕/台北報導】天氣熱,有蛇出沒!一名急診醫師表示,往年1、2年才會遇到一次遭毒蛇咬傷的患者,但近期3天就有2起被龜殼花咬傷,都還抓蛇奔急診,「把庫存的龜殼花血清全部用完」。疾病管制署日前表示,台灣每年約有近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最常見龜殼花和赤尾青竹絲占8成,提醒遭咬後儘速就醫在4-8小時內使用抗蛇毒血清,治癒率高。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強調,國內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庫存量充足無虞。 2025/06/20 14:05 生活 醫藥
北醫證實急診貼「醫療崩壞」長達6個月 官網卻查嘸壅塞!院方轉趨低調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北醫附醫急診一紙「醫療崩壞正在發生、急診護理人力不足」公告引發熱議。北醫證實年初貼到現在,但一查北醫官網急診即時資訊,不僅119未滿載,等待看診也僅1人,究竟北醫現在是否有急診壅塞問題?院方卻低調不願多說。 台灣急診醫學會緩頰,急診不是排隊先到先看,醫師依據病情的輕重緩急決定處理優先順序,呼吸、心跳、血壓才最重要,治療一位重症病人至少需1-2小時,嚴重外傷可能要4-5個醫護人員處理,若加上醫護人力不足,輕症病人等待時間就會延長,還請大家多體諒。 2025/06/18 14:00 生活 醫藥
國中教師摔車腦重傷!奇蹟1年恢復生活自理 將重返教職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國中教師江女士去年6月中旬被先生接送時,疑似機車龍頭不穩於急下坡路段遭拋飛,雖然有戴安全帽,但頭部劇烈撞擊地面導致重度腦創傷、昏迷,歷經3次手術、長達5個月的住院療程,在萬芳醫院多科整合搶救與照護下展現驚人復原力,現已重拾生活自理能力,並預計重返教職。 2025/05/24 17:57 生活 醫藥
不能再有下一個剴剴!行政院明將拍板「兒童托育服務法」 【記者施智齡/台北報導】台北市保母劉彩萱、劉若琳姊妹2023年凌虐1歲大男童「剴剴」致死,引發全國憤怒,國民法官4月起密集審理此案,最終判決將於5月13日宣判,民進黨團今召開記者會,提出5大面向、11道政策解方,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行政院會明天將提出「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將照顧0~2歲幼童的保母、托嬰中心從《兒童及少年福利及權益保障法》拉出來專法管理。 2025/05/07 12:57 政治 黨政要聞
女大生卵巢扭轉險失生育力 下腹劇痛驚見11公分囊腫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一名18歲女大生因突發左下腹劇痛急診,醫師原以為是她前一晚性行為過激導致「卵巢黃體破裂」,結果超音波檢查顯示卵巢有11公分大複雜性囊腫,緊急手術發現左側卵巢已扭轉導致部分組織缺血性壞死,所幸最後順利切除囊腫並保助生育力。醫師提醒,女性若反覆下腹痛、悶脹感、排尿異常或月經不規則應提高警覺。 2025/04/26 16:53 生活 醫藥
教育部推動跨校遠距教學 跨縣市9所高中合開半導體課程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教育部國教署推動高中跨校遠距教學課程,例如高雄三民高中、台北中崙高中等跨縣市的9所高中,合開「半導體科技與應用」課程,參與課程的學生,有78.1%認為課程對半導體原理的學習幫助極大,68.8%表示課程提升對半導體產業的興趣。 2025/04/19 12:09 生活 文教
痠、痛不一樣!中研院研究顛覆醫學認知 有助減少無效止痛藥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許多人都有痠痛經驗,但「痠」和「痛」並不相同。中研院團隊研究發現,誘發痠的神經並非痛覺神經,而是「本體感覺神經」,「痠」和「痛」兩者不同,此研究結果顛覆過去50年來醫學界的觀念,團隊也用台語「痠」的發言,創造出Sngception(痠覺)一詞,有望讓台灣在痠覺研究領域成為主導者。 2025/04/16 12:58 生活 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