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來無恙」指的就是牠!恙蟲病已9起 他被咬「高燒2週、淋巴腫」哀號快死了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清明連假將至,且近期氣溫開始上升,蚊蟲活動開始活躍,疾病管制署提醒民眾連假期間若規劃赴郊外掃墓祭祖、踏青或從事登山、露營活動時,因易接觸到蚊蟲(如:蚊子、蜱蟲、恙蟲)孳生的草叢環境,目前全台累計是9例,其中花東地區6例為多,若民眾出現「黑色傷口的」焦痂很可能就是被恙蟲咬了。 2025/03/27 09:05 生活 醫藥
朝聖南港LaLaport!他逛到一半眼睛紅腫 釣出相同受害者示警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三井集團全新購物中心「南港LaLaport」本月20日盛大開幕,從當天開始無論是平、假日,營業時間還沒到門外就擠滿大批朝聖人潮。不過除了開幕當天就有火警警示聲、鐵捲門無端降下狀況頻仍,網路社群還開始出現有人透露因商場是全新裝潢,殘留甲醛濃重氣味惱人,甚至有網友反應逛到一半眼睛不適,引發雙眼紅腫,建議容易甲醛過敏者謹慎前往! 2025/03/26 21:22 生活
美國爆發十年來最嚴重麻疹疫情 累積逾321例!專家:需一年才能控制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繼日本、越南近期傳出麻疹病案例,美國也爆發十年來最嚴重的麻疹疫情,加州、紐約市和德州等都陸續傳出病例,今年截至周三(3/19)15個州或市共通報逾321例。逾95%病例都是未接種疫苗或接種情況不明者,衛生官員指出,要控制這波疫情可能需要一年時間。 2025/03/20 14:48 國際 熱搜話題
越南麻疹疫情嚴峻!病例數翻倍 旅遊建議調高「警示」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嘉義市新增1例境外移入麻疹病例,這名女子曾於2月19至23日參加旅行團到越南旅遊。疾病管制署今日表示,越南今年已通報4萬多例疑似麻疹,其中3400例確診,病例數是去年同期兩倍,因此已於2月提升越南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 2025/03/18 20:17 生活 醫藥
從台灣搭機返美!洛杉磯出現今年首例麻疹確診 足跡曝光 【編譯黃惠瑜/綜合外電】美國近期各地爆麻疹疫情,迄今已累計285例麻疹病例,並造成2人死亡。洛杉磯郡衛生部門12日表示,今年洛杉磯首例麻疹病例患者近日從台灣飛抵洛杉磯,由於麻疹病毒具高度傳染性,衛生部門官員公布該名病患確診前的足跡,提醒民眾注意。 2025/03/13 11:18 國際 寰宇要聞
日本妹染麻疹逛九份、寧夏和士林夜市 3/2-3/4去過民眾須監測至3/22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一名日本20多歲女性確診麻疹,在可傳染期入境台灣旅遊,曾搭乘機場捷運、台北捷運及965台灣好行公車往返士林夜市、寧夏夜市及新北市九份。台北市衛生局今日公布個案足跡表,呼籲與麻疹確診者足跡重疊者,進行自我健康監測至3月22日,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佩戴口罩。 2025/03/11 16:39 生活 醫藥
知健康|腹痛竟和淋病有關!男子尿道不適 無套害慘女大生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21歲小萱(化名)近期因下腹疼痛、分泌物異常就醫,經診斷發現感染了淋病,她感到困惑,因為自己沒有明顯症狀且過去未曾感染。經醫師進一步問診,才知道她的伴侶近期出現尿道不適,未主動告知且未就醫治療,平日兩人又沒有習慣戴保險套,不知不覺遭感染。 2025/03/07 11:31 生活 醫藥
台中今年首例境外移入麻疹確診 匡列232接觸者!前往這國家要注意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中市衛生局18日接獲疾管署通知,台中新增今年首例境外移入麻疹確診案,為一名曾至越南旅遊的40多歲女性,初步匡列接觸者232人並完成疫調,皆無不適症狀,該個案於可傳染期期間,除2月15日曾短到便利商店購物停留約4到5分鐘,無其他公共場域活動足跡;衛生局呼籲,如有公共場域足跡重疊,請與個案最後一次接觸日起,持續追蹤健康情形至麻疹最大潛伏期18天,如有出疹、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疑似麻疹症狀,請聯繫衛生所並告知活動史,以利安排就醫。 2025/02/22 18:03 生活 醫藥
職籃球星遭戳傷眼睛當場爆血!眼珠縫40多針 怒喊「一個訓練毀了我一輩子」 【記者陳雍仁/綜合報導】中國大陸職籃CBA人氣球星郭艾倫,日前進行隊內對抗練習時,不甚被隊友戳中眼睛,導致眼球當場爆血,緊急送醫後發現結膜破裂,在眼球縫了40多針,事後郭艾倫在社群發布自拍影片自曝:「一個訓練差點把我一輩子都毀了,能不能回來打球,我真的不知道,我真的很生氣。」 2025/02/20 14:44 體育 籃球風雲
讓爸媽鬆口氣! 台中定點臨托增至6處 收費標準曝光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為了讓照顧嬰幼兒的父母有個喘息空間,台中市府社會局在去年推出「定點臨時托育服務」,為忙碌的家長提供彈性的育兒選擇,舒緩照顧壓力,為擴大服務量能,市府規劃在西屯區和豐原區2處居家托育服務中心,從10日起開辦定點臨托服務,加上原本的南屯區、北屯區、沙鹿區及大里區4處,台中市定點臨托據點數將增加至6處,讓更多家長受惠。 2025/02/04 19:41 社會 地方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