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致4.2萬人失業和減班危機 勞動部:必要時薪資差額補貼提高到7成 【記者吳珍儀/台北報導】行政院今針對近日各界關注的美國對等關稅相關議題及產業支持方案下午召開記者會,對於對等關稅影響,致使4.2萬人面臨減薪失業,產值損失超過1.6%。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表示,4.2萬人不全是指失業人數,而是有各種衝擊型態,勞動部也會有支持措施。 2025/08/11 19:12 財經
農業工業「20%+N」疊加稅率曝!鄭麗君:談判首要目標降關稅和232條款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美國對等關稅上路,台灣暫時性稅率為20%,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證實,對台課徵的20%關稅是疊加在原有稅率,意即「20%+N」引發爭議。主責談判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今(8/11)日下午15時親上火線說明,公開談判進度,並強調,後續就對等關稅、232條款持續磋商,會談判再降對等關稅,以及向美方爭取不要用疊加的方式。 2025/08/11 18:39 政治
日本關稅不疊加還有變數? 楊珍妮曝:美方尚未對外行政公告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行政院政務委員楊珍妮下午就主要國家談判情形做說明,表示這次台美經貿談判跟過去談判方式不一樣,包括時間擠壓,議題廣泛,而且滾動性談判造成很多不確定性,她希望可以參考各國已經達成協議的公開資訊來跟大家分享。 2025/08/11 17:48 財經 政策法規
關稅疊加「20%+N」 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親上火線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美國對等關稅上路,台灣暫時性稅率為20%,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日前證實,對台課徵的20%關稅是疊加在原有稅率,意即「20%+N」引發爭議,外界關注台美談判狀況,及美國將公布的232條款半導體關稅。主責談判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下午15時將親上火線,回應外界關注的對等關稅相關議題與產業支持方案。 2025/08/11 14:20 政治 黨政要聞
台美關稅獲得階段性成果 鄭麗君返台:續談判爭取更好稅率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在率領談判團隊結束美國新一輪實體談判後,今(3)日清晨返抵台灣。對於媒體詢問關稅談判是否有具體結果,她表示:「談判還要繼續進行,我們會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稅率。」顯示雙方尚未達成最終協議。此行旨在應對美國新對等關稅政策,為台灣產業爭取更有利的條件。 2025/08/03 09:07 政治
20%關稅炸彈來襲!卓榮泰急開會救產業 下週將送特別預算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美國今公布對台課徵20%關稅,相較主要競爭者日韓15%高,引發議論。行政院長卓榮泰下午邀集相關部會,針對新的暫時關稅重新推估,該如何協助遭衝擊產業。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會後轉述,下週將送出「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的特別預算。 2025/08/01 20:05 政治 黨政要聞
台灣關稅20%|對等關稅跟232條款一起談判 賴清德曝2原因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美國對台灣關稅今(1日)掀牌,台灣暫時性關稅20%。總統賴清德率團隊親上火線說明,針對媒體追問半導體關稅、「232條款」等台灣如何因應,賴清德表示,對等關稅跟「232條款」一起談判主要有2原因;半導體等方面,目前進行「原則性的磋商」。 2025/08/01 14:43 政治
關稅談判「只差最後一步」 賴清德拋兩項目標:台美感受雙方誠意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美國今(8/1)日正式公布對台關稅20%,總統府緊急召開記者會,總統賴清德親上火線說明,紐約時報針對「台美經貿關係對台灣的重要性」與「台灣談判的溝通策略」進行提問,賴清德強調,美國是世界最重要的市場,不僅對台灣,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重要,尤其台灣的對外貿易有24.3%的產品是外銷到美國,也是積極與美方談判的原因。至於溝通策略,賴清德重申四項底線、兩項目標,並強調台美彼此了解對方立場與誠意,台灣方面會再積極進行後續的談判。 2025/08/01 13:09 政治
賴清德親上火線:20%是暫時性稅率 還在為糧食安全和國人健康磋商 【記者蘇柏銓/台北報導】美國今正式公布對台關稅20%,比起日韓15%還高,引發議論。總統府緊急召開記者會,總統賴清德親上火線,率領行政院長卓榮泰、經貿談判總代表楊珍妮等6人釋疑。賴清德致詞時說,20%從一開始就不是台灣談判目標,希望繼續爭取更有利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願意進行談判。 2025/08/01 12:23 政治 黨政要聞
關稅談判有4大底線!對美投資換低關稅? 賴清德:還在談不能說 【記者王良博/台北報導】美國今(1)日正式公布對台關稅20%,總統賴清德上午舉行記者會對外說明。對於關稅談判過程,我方有無希望守住的底線,賴清德提出4項原則,分別是保護國家利益、保護產業利益、保護糧食安全,以及保護國人健康。至於外傳要投資美國3000到4000億美元,換取較低關稅,賴清德說,目前還在談判,無法對外說明。 2025/08/01 12:00 政治 黨政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