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跟「活化勝」有關!代言爭議後再掀波 江守山4度報警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益生菌「活化勝」找來腎臟科醫師江守山代言,廣告竟宣稱可改善腎病、促腎功能好轉,遭嘉義市和雲林市衛生局去年重罰廠商308萬元,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宋俊明甚至批江守山代言「活化勝」益生菌是醫療詐騙。今江守山指出有人冒用名字並使用臉書頭貼另開粉絲頁,鼓吹粉絲購賣「活化勝」商品,讓他火大喊「真是受夠了!」目前該連結點入已成糖果頁面,是否為詐騙賣場有待確認。 2025/03/26 12:06 生活
腎臟醫學會痛斥江守山醫療詐騙!名人代言不實醫療廣告清單一文看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名人代言產品常見,食藥署今天公布113年度10大違規食藥廣告,共5個名人因代言產品涉不實挨罰各4萬到216萬元。醫師提醒,「亞健康」者易被健康食品誇大療效吸引,恐延誤就醫。 2025/03/20 16:31 生活 醫藥
名醫江守山代言益生菌!廣告稱改善腎病遭斥「胡扯」 嘉市衛生局重罰180萬 【記者王志弘/嘉義報導】食藥署昨公布2024年十大違規食藥產品排行榜,其中益生菌「活化勝」找來腎臟科醫師江守山代言,廣告竟宣稱可改善腎病、促腎功能好轉,挨轟「胡扯」。嘉義市衛生局去年6月認定廣告不實並宣稱療效,對廠商重罰180萬元。 2025/03/20 15:49 生活 醫藥
江守山挨轟健康詐騙!推給廠商罰不到? 北市衛生局兩手一攤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北市日前發生比特犬2度攻擊事件,市長蔣萬安挨轟「連條狗都管不好」,如今又發生放任醫療健康詐騙產品照賣,北市衛生局對戕害民眾健康產品也束手無策的離譜狀況。腎臟科醫師江守山代言的益生菌,廣告不實宣稱有醫療效果,遭嘉義市和雲林市衛生去年中已就廣告內容重罰廠商308萬元,廣告代言人則交由北市衛生局,不過至今未裁罰。 北市衛生局今(3/20)表示,因江守山宣稱廣告內容是廠商所為,非其本人陳述,尚難認屬其違反醫療法規定,若廠商跟代言人說好一切由廠商承擔,兩邊睜眼說瞎話,行政上很難罰到代言人。 2025/03/20 13:23 生活 醫藥
奇葩「顧人怨」車牌出爐!GY、腎病都上榜 號牌公開標售規則一次看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不少人買車會特別看車牌,就怕選到有特殊意涵的奇葩車號。交通部公路局今天公布9組惹人厭英文代碼,從CGY(GY不雅諧音)、CKD(慢性腎臟病)到EXP(有效期限)都入列。 2025/02/21 19:02 生活 交通
都市傳說「一顆普拿疼殘留體內5年?」 台大前醫師曝用量上限!過量恐傷肝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常見止痛藥普拿疼,網傳「一顆普拿疼會殘留在身體5年」,台大感染科前醫師孔祥琪、旅遊部落客林氏璧今破解「都市傳說」表示,普拿疼的主要成份是乙醯胺酚,一天用量別超過8顆,也不要長期服用,「超過此劑量可能引發肝毒性,嚴重時可導致肝功能衰竭。」 2025/02/20 20:39 生活 醫藥
扭轉洗腎王國!健保擴大給付2族群用藥 20萬人受惠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世衛組織預估到2040年,腎臟病將成為全球第5大死因,台灣因高鹽、高蛋白飲食習慣及糖尿病、高血壓盛行率高而影響腎臟健康,每8人就1人罹患慢性腎臟病,慢性腎病常見共病還有心衰竭,為了延緩慢性腎病和心衰竭患者進入洗腎,健保自今年3月1日起擴大給付SGLT2抑制劑,預估16-20萬病人受惠。 2025/02/20 16:57 生活 醫藥
台大醫被「月薪70萬」挖走!沒人願待救命科 蘇一峰:有腦子都知誰問題 【記者盧麗蓮/綜合報導】健保邁入30年,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昨天在新書發表會提到,去年台大新竹分院的醫師,被「月薪70萬元」的診所挖走,感慨健保改變醫療生態,不合理給付制度導致年輕醫師不願投入「救命科」。該發言在醫界引起討論,一向敢言的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不是啊,有腦子的人都知道是國家的問題吧!」醫師王介立表示,認同吳明賢「做有價值的事,應該要有價格肯定」這句話,但在現今的制度下,醫師的產值該怎麼算? 2025/02/07 11:13 生活
吃鍋小心12地雷食材不傷腎 醫大推鍋底加白蘿蔔、冬瓜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天冷吃火鍋避開12地雷,暖身不傷腎,醫師指出,高鈉、高脂肪、高蛋白質、高鉀、高磷食材均會加重腎臟負擔,建議少吃麻辣鍋、泡菜鍋、肥牛羊肉片、火鍋丸子、香腸、內臟類食材、少喝湯底、沾醬少加花生醬或沙茶醬,每天控制蛋白質總攝取量約2~3個手掌大小的蛋豆魚肉,菠菜、蘑菇、豆類等鉀含量高須適量。 2025/02/01 19:26 生活 醫藥
林秉樞腎衰竭命危!恐因糖尿病控制差 免疫力低下易感染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前立委高嘉瑜的前男友林秉樞因傷害等罪正在台北看守所服刑,曾自稱有高血壓、高血糖病史,去年12月突休克,送醫檢查為感染引發敗血症,進而急性腎衰竭一度裝上葉克膜。醫師表示,血糖控制不佳會免疫力低下,因而容易感染,比如腳部受傷破皮沒有照顧好,細菌就趁虛而入,因此飲食、運動和長期監測血糖很重要。 2025/01/22 20:15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