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污染不只吃下肚 大腦驗出塑膠顆粒!濃度達「一根塑膠湯匙」 【記者陳亮諭、盧麗蓮/綜合報導】塑化劑污染不只是吃下肚,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劉博仁醫師指出,地板、玩具、洗髮精及化妝品中的定香劑,可能釋出塑化劑,經由皮膚、空氣進入人體,甚至影響大腦。他表示,近來為一名患者檢測體內的鄰苯二甲酸酯類(DEHP)濃度,竟高出標準值32倍,驚呼「這是我行醫以來,見過濃度最高的個案之一。」 2025/03/27 10:36 生活
39歲婦自然受孕 產檢發現染色體異常!懷孕18周忍痛引產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現代人晚婚趨勢增加,女性卵子品質隨年齡增加而下降,染色體異常機率也隨之提升,一名39歲林姓女子想要自然懷孕,經醫師協助開立排卵藥、調整經期成功受孕,卻在自費產檢時,驗出胎兒染色體呈現異常,懷上「柯林菲特氏症」寶寶,考量胎兒未來可能面臨生理與生育困難,忍痛在18周引產,與肚中無緣的寶寶說再見。醫師建議,透過即早取精並冷凍保存,未來採用試管療程、單一精子顯微注射(ICSI),仍有生育健康寶寶機會。 2025/03/25 14:40 生活 醫藥
腎臟醫學會痛斥江守山醫療詐騙!名人代言不實醫療廣告清單一文看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名人代言產品常見,食藥署今天公布113年度10大違規食藥廣告,共5個名人因代言產品涉不實挨罰各4萬到216萬元。醫師提醒,「亞健康」者易被健康食品誇大療效吸引,恐延誤就醫。 2025/03/20 16:31 生活 醫藥
身體像被分兩半!35歲工程師罹罕病 2大壞習慣釀禍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35歲林先生為電腦工程師,多年來反覆頸部痠痛,曾接受傳統脊椎整復,但未見改善,近來突然惡化為劇痛伴隨左手無法握力拿東西、左腳走路會腿軟、右腳對溫痛沒感覺,天冷洗熱水澡無感,就醫診斷出罕見急性脊髓病變「布朗-斯奎爾德症候群」,推估是長期久坐和姿勢不良造成椎間盤退化與破裂。 2025/03/13 18:20 生活 醫藥
盧森堡22歲王子罹罕病「POLG」驟逝 人生最後一問有洋蔥!基因突變風險曝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盧森堡弗雷德里克王子的家人日前證實,他因為不敵名為「POLG」的粒線體罕見遺傳疾病驟逝,得年僅22歲。弗雷德里克直到14歲病狀明顯後才被診斷出這項無法治癒的疾病,父親透露他生前和基金會致力尋找治療方法,以拯救其他患者。兒子生命最後時刻幾乎無法言語時仍不忘問「是否讓他引以為榮?」,稱兒子是對抗此罕病的「超級英雄」。 2025/03/10 16:05 國際 熱搜話題
6旬婦罹青光眼!自行買藥水未就醫害眼壓飆高險失明 醫靠一招助重見光明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中66歲張姓婦人經營小吃攤,早年因罹患青光眼,需定期就醫檢查,接受青光眼藥水治療,但疫情期間她只敢到藥局買藥,爾後甚至連藥水都忘記用,導致眼壓飆高、視力嚴重受損,連菜單上的字都看不清楚,還經常端錯菜,所幸就醫安排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後,視力及眼壓恢復正常,讓她喜迎眼前光明快樂做生意。 2025/03/05 18:17 生活 醫藥
瓊瑤之死|愛恨平鑫濤、林婉珍逾半世紀 三角戀人生大戲終落幕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知名言情小說教母「瓊瑤」去年底輕生,震撼華人圈,瓊瑤生前介入皇冠出版社創辦人平鑫濤婚姻,引發平鑫濤與元配林婉珍離異的「世紀三角戀」,轟動一時,平鑫濤晚年失智、中風臥床時,妻子瓊瑤一度因拒絕讓平鑫濤插管,和平鑫濤的子女互槓,瓊瑤最終妥協,並出版《雪花飄落之前》書籍,寫下經歷摯愛平鑫濤臨終前插管的痛苦,提倡「善終權」,叮囑兒子和媳婦在她晚年絕不能讓她插管、急救、送加護病房,盼「死得有尊嚴」。然而她因隨著平鑫濤、瓊瑤陸續離世,林婉珍也於本月4月逝世,享耆壽95歲,三人的糾葛終落幕, 令人不勝唏噓。 2025/02/28 23:27 生活 醫藥
瓊瑤之死|8萬人同病!血管性失智主因腦中風 醫揭預防6關鍵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台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約8%、35萬人,其中近六成是阿茲海默症,兩成是血管性失智症。瓊瑤其夫婿平鑫濤因大片腦梗塞引發血管性失智症,臥床3年病逝,醫師指出,控制好血壓、血糖和血脂,不菸、少飲酒、多運動可預防中風,進而預防血管性失智症。 2025/02/28 23:27 生活 醫藥
柯文哲哭了!柯媽淚揭亡夫生前直問「文哲在哪」 陳佩琪憂婆婆心智退化 【記者丁牧群/台北報導】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因京華城案遭羈押禁見,父親柯承發17日過世後,為了和家屬討論亡父治喪事宜,透過律師向台北地院聲請解除禁見、通信。台北地院下午提訊他出庭,同時傳喚柯妻陳佩琪、柯媽何瑞英出庭陳述,柯媽在庭中哽咽說,丈夫生前直問「文哲在哪裡」,柯文哲在庭中聽到亡父,數度無聲悲泣,漲紅臉不斷掉淚,拿起衛生紙拭淚,陳佩琪也哭了。 2025/02/27 17:09 社會 法庭
嚴重聽損增5倍失智風險 看電視、講話變大聲是警訊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約四成有聽力損失問題,不僅影響生活品質,輕度、中度、重度聽損分別會增加2倍、3倍、5倍失智風險。美國研究指出,使用聽覺輔具可以降低19%認知估能下降風險,醫師提醒,若開始聽不清楚、容易誤會別人的意思,應及早就醫甚至考慮使用助聽器。 2025/02/26 18:50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