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輕忽糖尿病前期 研究:血管性失智症風險高54%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血糖偏高也會增加未來認知功能退化的風險,減重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根據研究指出,光是糖尿病前期,罹患血管性失智症 (VD) 的風險就比血糖正常者高出54%。高血糖會直接或透過高血壓等方式損害腦血管,也可能傷害腦神經細胞,影響記憶與學習能力。 2025/06/29 09:30 生活 醫藥
站在林芳郁巨人肩膀!亞東院長曝恩師4年前失智警訊 師母拉3看護陪出國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罹患失智症令各界惋惜,與其師生關係超過30年的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今日(6/20)表示,林芳郁對他影響非常大,很幸運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從他看著你的眼神,大概知道他在期待什麼」,4年前觀察到老師更加寡言、木訥,自己的雙親也失智,但無法像師母林靜芸這般親密照顧,一般民眾也難以擁有如此充足資源。 2025/06/20 14:09 生活 醫藥
林芳郁曾駕車奔桃!替心臟病兒童開刀 為愛朗讀「這本書」哄妻 【記者陳亮諭/綜合報導】心臟外科名醫林芳郁經其妻、整型外科名醫林靜芸證實,他罹患失智症5年。兒科醫師郭明裕說,「是我行醫45年來唯二景仰的好醫師」,為了救一名心臟病兒童,獨自駕車到桃園為病童開刀,拒收家長紅包。另也透露,林靜芸眼睛術後痛到無法睜開,林芳郁每晚念《佐賀的超級阿嬤》讓她開心。 2025/06/19 13:50 生活
和林芳郁同為心臟外科權威 魏崢嘆:他很謙遜、沒門戶之見的一個人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前衛生署長林芳郁5年前確診失智症。和他年齡相仿且同為心臟外科權威的振興醫院院長魏崢感嘆,「那麼好的一個人,真的是滿可惜的」,評價好友不只待人謙遜,且各方面協調能力也好,在不同醫療體系擔任過院長,「沒有門戶之見、沒有偏見的一個人」。 2025/06/19 13:31 生活 醫藥
打呼不只是睡不好! 未及時治療恐釀失智、中風、癌症等健康風險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打呼不只是睡不好,更是嚴重的健康警訊!三軍總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孟繁俊指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容易被忽略,若未及時治療,恐引發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甚至失智與惡性腫瘤等一系列健康風險。 2025/06/18 17:41 生活 醫藥
6歲童蛀牙心臟瓣膜被「吃掉」 醫揭2警訊:死亡率比先天性高幾百倍 【記者於維奕/綜合報導】家長們要多留意家中小寶貝的口腔清潔。台大兒童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陳俊安近日分享一件個案,一名6歲女童因為幾顆蛀牙,導致罹患「感染性心內膜炎」,若未及時治療,死亡率比很多先天性心臟病還高幾十幾百倍。 2025/06/12 15:37 生活
炎夏憾事!47歲工人中暑不適 送醫急救宣告不治 【記者陳力維/綜合報導】近日氣溫節節升高,今天(6/11)下午高雄內門出現攝氏38.5度極端高溫,而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南投縣、嘉義縣也有36度以上高溫。中市北區某工地1名工人今天下午3時許疑中暑身體不適,先是被安排休息,直到下午5時許要下班時發現情況不對,通知救護車送醫救治後,仍於晚間6時27分宣布急救無效。 2025/06/11 21:07 社會 地方大小事
兒童也會高血壓!5族群風險高 長期不改善傷害心腦腎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高血壓不是大人專利,約3%至4%兒童與青少年有高血壓,肥胖兒童中甚至高達25%,由於兒童高血壓多數無症狀,若有肥胖、服用已知會升高血壓的藥物、腎臟病、心臟結構異常或糖尿病,應在每次就醫時檢查血壓,兒童長期高血壓會傷害心臟、腦部和腎臟。 2025/06/11 16:30 生活 醫藥
新冠疫情升溫!台中醫院開「特別門診」籲3招防疫 這時間恐迎新一波高峰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新冠肺炎持續升溫,衛福部立臺中醫院本周起開設「新冠特別門診」,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增加一成以上,就醫的狀況也從過去個人感染轉為家庭中兩人以上群聚感染,根據疾管署預估,6月底、7月初將進入疫情高峰期,醫師呼籲民眾,疫情流行期間須落實要打疫苗、要勤洗手、要戴口罩的「防疫三要」,確保自己與家人健康。 2025/06/06 13:12 生活 醫藥
有片|唐寶寶按錯門鈴沒人開!站門外雙腿叮成紅豆冰 暖警不捨做這事家人急謝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中市一名患有唐氏症的34歲許姓男子,日前外出返家卻誤將鄰居家誤認自己家門,不斷按鈴試圖進入,讓住戶一度以為遭陌生人騷擾,由於許男無法言語溝通,住戶遂通報警方處理,警員到場後見男子滿腿蚊蟲叮咬紅腫,不捨先將他帶回派出所休息,並自掏腰包購買藥膏替他擦拭,最終在社區群組的協尋訊息下,順利與家屬取得聯繫,讓許男得以平安返家,展現警方執勤中的人情溫度。 2025/05/27 12:53 社會 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