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史上最貴藥!一劑近億元治療罕病AADC 12月上路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女星李宇柔的15歲兒子牛牛因罹患罕病「芳香族L-胺基酸類脫羧基酶缺乏症」(AADC)過世,健保署藥物共擬會今日審查通過一款基因治療藥物,給藥一次號稱終生有效,但定價近一億元,為目前健保給付單價最高的藥品,將與藥廠進行價量協議,今年12月開始給付,預估第一年13人受惠。 2025/08/21 17:21 生活 醫藥
「每天都要上班的胖子」減重18公斤秘訣曝光! 國健署計畫3年助42萬人重返健康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我就是個每天都要上班的胖子」,公務員趙先生因健檢發現脂肪肝及纖維化,在醫師指導下,透過飯前深蹲30下、喝水補充水分等,再加上騎腳踏車搭配重訓等運動方式,半年成功甩掉18公斤,衛福部國健署「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3年來,由近3100家診所、5200位醫師,陪伴超過42萬名像趙先生這樣的個案邁向健康生活之路。 2025/08/21 15:54 生活 醫藥
國健署有條件放行加熱菸 網路不得銷售、今年7個月下架逾1萬件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衛福部國健署7月底公布2業者、14品項的加熱菸品通過健康風險評估。民團疾呼,主管機關應優先補上加熱菸行銷漏洞,暫緩加味加熱菸上市;國健署強調,任何菸品及載具在網路銷售皆屬違法,並公布今年前7個月已取締逾萬件網路違法案件,裁罰總額超過6億元。 2025/08/19 16:22 生活 醫藥
加熱菸網路違法搶市!國健署警告:最重罰2500萬 個人賣家也跑不掉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衛福部國健署上月底有條件放行,14項加熱菸品項的健康風險評估。民團直言,還未見加熱菸正式上市,網路上卻已充斥違法廣告,明目張膽販售加熱菸及其載具,呼籲主管機關應優先補上加熱菸行銷漏洞,暫緩加味加熱菸上市;包括通過審查上市的加熱菸及其載具在內的任何菸品,不得在網路銷售,否則菸商最高可處2500萬元;就算是個人身份賣家,最高也會被開罰50萬元。 2025/08/18 16:23 生活 醫藥
禁菸場所擴大不限室內 急診外、醫院停車場成違規開罰熱點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菸害防制法》新法自2023年施行後,擴大禁菸場所不再僅限於室內,國民健康署最新調查,2024年禁菸公共場所二手菸暴露率為7.1%,較2022年4.0%上升,尤以醫療機構急診出入口及停車場附近最常發現違法吸菸,主因民眾認知還停留在醫院內不可吸菸,但目前法規是以醫院產權範圍為界線。 2025/08/14 14:00 生活 醫藥
肺癌公費篩檢僅列2類人 台大醫示警:可能漏掉一半以上患者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肺癌連續2年蟬聯「癌王」,衛福部自2022年導入公費篩檢,不過肺癌權威、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直言,因為目前公費對象僅抽菸與家族史者,「有一半以上的肺癌患者無法被篩檢到」,呼籲擴大至所有50-65歲民眾,若第一次篩檢結果正常,每5年篩檢一次即可。 2025/08/13 19:39 生活 醫藥
上任前2加熱菸業者闖關成功 沈靜芬強調「標準不會因為署長換人就不同」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國健署長沈靜芬新官上任,兒科出身的她被認為處理加熱菸議題會是一大挑戰。民團呼籲應全面禁止加味加熱菸,她今天首度面對媒體,強調未來「禁止菸品添加物」的規範將一體適用,加味禁令「不會與加熱菸脫鉤」;針對已通過審查的2家加熱菸業者,仍有多項程序待完成,目前上市尚無時間表,也強調審查標準,「不會因為署長換人做,就會有所不同」。 2025/08/11 19:16 生活 醫藥
小時候胖抽高就會好? 兒科醫曝真相:更容易生病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教育部調查,全台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23.8%,國中學童更高達28.6%,代表每4名學童就有1人過重或肥胖。兒科醫師觀察,近年因肥胖而非單純感冒問題來求診的兒童比例上升,很多家長認為「小時候胖不是胖,抽高了就好」,但其實「小時候胖就是胖」,甚至導致免疫力下降而容易感冒等,要長高除了父母基因外,透過良好飲食、充足睡眠和規律運動,可以在遺傳基礎上再多長高約6公分。 2025/08/11 19:05 生活 醫藥
一個都不能少! 國健署擬提升兒童預防保健服務至9次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少子化海嘯幾乎已不可逆,在「一個都不能少,每個都要好」的概念下,衛福部國健署目前提供未滿7歲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兒科出身的新任署長沈靜芬今表示,擬在4到10個月、3到7歲各增加1次,總數提高為9次,持續向行政院爭取預算,如預算到位,有望明年上路。 2025/08/11 17:58 生活 醫藥
「總統學妹」國健署長沈靜芬上任滿10天 證實已請辭健康台灣委員會專家 【記者賴昀岫/台北報導】新任國健署長沈靜芬是土生土長台南人,因為是總統賴清德的成大醫學系學妹,被視為「台南幫」一員,更以新興傳染病專家身份進入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不過,她今天首度面對媒體並談及,該委員會組成主要都是民間專家,自己目前身為中央機關首長、性質偏向業務單位,證實已透過該署人事室向府方請辭。 2025/08/11 12:07 生活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