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台灣重啟核電 前美國能源部長:民主命運取決於發電能力
【記者江星翰/台北報導】台灣即將核三延役公投,前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和前美國戰略司令艾里斯30日在《外交事務》撰文,直指台灣高度依賴進口能源是國安問題,呼籲美國協助台灣重啟核電,「台灣民主的命運,可能取決於發電能力。」

台灣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先後停役6座核電機組,並中止2座新機組興建,當前有98%的能源依賴進口石油、液化天然氣與煤炭,「一旦中國封鎖台灣港口,就有中斷能源運送的風險。」
台灣能源脆弱將衝擊美國產業發展
他們形容台灣的能源政策「結構脆弱」,想放棄核電、煤炭,再生能源占比卻低於預期,2024年再生能源占比僅12%,遠低於2025年的20%目標,天然氣儲量僅約10天,遠低於日本、韓國,將對美國形成災難。
因為台灣是全球先進晶片核心製造基地,能源的穩定性將攸關整體AI供應鏈產業發展。尤其台積電,光是一家公司就使用台灣總用電量約8%,相當於全台家戶用電量的一半。
他們憂心,台灣只要遇到停電,晶片產線將受到影響,不僅衝擊先進晶片的穩定供應,更牽動產業供應鏈,也會影響美國AI、國防、關鍵基礎設施等產業發展。

建議美國介入、學德國能源新轉型
文中引述《天下雜誌》2024年調查,有近7成民眾支持保留核電,不僅呼籲台灣回應民意,更直指美國能源資訊署應積極掌握台灣能源問題,因為距離上一次公布台灣能源報告,已9年未更新。
面對台灣能源轉型遇到土地取得困難、成本問題、民間反彈等問題,他們疾呼效仿德國,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緊急調整能源政策,「台灣尚未進入不可逆的能源危機之前,仍有轉型調整的空間。」
他們對台灣能源發展提出建議,借鏡美國的核能復興政策,例如核電廠延役、老舊設施補貼、發展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等,科技台廠可效仿微軟,重啟美國三哩島核電廠,作為AI運算所需電力的保障來源。
同時呼籲美國協助台灣,重新評估核二與核三廠的重啟可能性,以及面對地震和燃料管理等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