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立建全台唯一氖氣提純工廠 預計Q2啟動試產、年底放量貢獻營收
【記者蕭文康/台北報導】高科技材料設備供應商華立(3010)在屏南產業園區打造全台唯一的氖氣提純工廠,氖氣為晶片製程中關鍵的雷射氣體原料,預計第2季啟動試量產,第3季完成主要客戶認證,年底前開始放量貢獻營收,未來更計畫進軍混合氣體的服務。華立表示,以往高純度氖氣高度依賴進口,在地化生產不僅提升供應鏈韌性、縮短運輸時程與成本,更有助減碳,實現供應商、客戶及ESG的三贏目標。

Q2因美國關稅出現急單效應
展望第2季,因美國暫緩實施90天高額關稅,市場出現急單效應,部分客戶提前拉貨,華立強調,將持續衝刺營收與獲利,同時強化風險與成本控管,靈活因應市場變化。
另外,為面對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環境,電子製造業在生產基地遷移過程中,AI智慧製造以及自動化成為首要投資,華立繼成功切入PCB產業及半導體後段封測製程後,近年更跨入電子五哥的AI伺服器組裝自動化產線,為全球AI運算領導企業量身打造客製化解決方案,營收已實現倍數成長,而隨著全球供應鏈調整,客戶在台灣及海外市場加速擴大產能,華立在自動化的營運表現有望持續翻倍增長。
光阻液等化學品受惠先進製程量產挹注下半年及明年業績
此外,儘管全球景氣受到川普關稅政策影響增添變數,但在AI趨勢不變及主力客戶製程技術領先下,客戶端的先進製程受惠AI應用的雲端、邊緣等高速運算需求,目前產線依舊滿載,帶動華立的光阻液、研磨液、溼式化學品、特殊氣體等產品營收穩健成長。隨著年底下一代先進製程進入量產,華立在基準產品取得優勢市佔,可望為下半年及明年業績挹注強勁動能。
華立引進銷售的高解析度乾膜,在IC載板領域受惠於高速運算、AI GPU及ASIC晶片等應用,已成功取得重點客戶的主要訂單。在PCB市場方面,華立則聚焦LEO低軌衛星、光收發模組以及AI伺服器HDI主板等高成長領域,客戶需求持續強勁。特別是在網路通訊加速發展的時代,低軌衛星具備高覆蓋率、高頻寬的技術優勢,客戶端陸續接獲多家全球知名低軌衛星業者的大量訂單,帶動業績呈現高雙位數的成長。
華立公布2025年第1季財報,在關稅、地緣政治等不確定因素衝擊下,營運表現仍繳出亮眼成績。第1季營收達185.99億元,創歷年同期次高紀錄,年增7.8%;毛利13.92億元,年增5.3%;稅後淨利5.81億元,年增17.0%,每股盈餘(EPS)達1.94元。
華立長期展現穩健的經營績效,4月14日董事會決議,將今年度現金股利由原訂每股5元調高至5.3元,以實際行動回饋股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