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快訊
KNEWS
⚡
胃切一半還藏癌!八旬嬤停藥竟中鏢 醫曝復發關鍵「千萬別自行停藥」
【記者王煌忠/台中報導】台中一名八旬婦人因上腹部悶痛,原以為只是胃不舒服,連吃一個月胃藥未見改善,家屬警覺異常帶她就醫,竟確診二期胃腺癌。她接受半胃切除手術並持續口服化療,原本恢復情況良好,未料不到一年,回診竟又在殘留的胃部發現癌細胞,診斷為「殘胃癌」,追問之下才得知她因不耐副作用自行停藥,所幸經重新調整化療,目前病況穩定恢復中。

衛福部臺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明駿指出,患者術後本應持續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但她因化療產生不適擅自停藥,導致癌細胞再度出現,此次回診發現復發,確診為殘胃癌,再次啟動治療程序。
吳明駿表示,「殘胃癌」指的是在接受胃部切除手術後,剩餘的胃組織再次出現癌細胞,佔所有胃癌病例約1%至3%,這與胃內膽汁、腸液長時間逆流造成慢性刺激有關,也因其症狀易被忽略,常在發現時已進入晚期階段。

他強調,胃癌是全球癌症死因第四位,在台灣長年位居十大癌症之一,而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胃癌的主要危險因子,研究指出,9成胃癌患者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此菌會導致胃部慢性發炎,進而演變為癌前病變甚至胃癌。
推薦新聞:有片|酒駕男「這原因」自投羅網 砸一疊千元鈔求和解!下場曝光
為降低胃癌發生率,今年國健署在17個縣市試辦公費胃癌篩檢,明年預計全面納入癌症免費篩檢計畫,成為第六項全民公費癌症篩檢項目。吳明駿呼籲,民眾若有長期胃痛、脹氣、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應及早就醫,並建議有胃癌家族史、長期胃潰瘍或曾動過胃部手術者,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胃鏡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他特別提醒,癌症治療需依醫囑進行,切勿因副作用而自行停藥,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藥物調整,尋求副作用緩解方式,耐心完成療程,才能真正成功抗癌、減少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