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槽大地震最新損害預測!恐致近30萬人亡 經濟損失達64兆
【編譯張翠蘭/綜合外電】日本政府工作小組周一(3/31)發布南海海槽一旦發生大地震的最新版傷亡及經濟損失預測,估算震災可能導致最多29.8萬人死亡,經濟損失可能增至292.3兆日圓(約64.72兆元台幣)。

日本放送協會(NHK)、《讀賣新聞》、共同社等媒體報導,日本政府與專家組成的工作小組3月31日針對南海海槽未來發生特大地震的風險,根據更精密的地形數據、房屋耐震程度以及防災避難設施,更新預測內容。
南海海槽(Nankai trough、南海トラフ),是指日本從距離東京都約100公里的靜岡縣駿河灣,延伸至九州以東、四國以南的海槽隱沒帶,長度超過700公里,深度4000至4800公尺。
海嘯恐3米以上
最新估算結果指出,如果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預計日本全國47個都道府縣中,將有31個縣的764個市鎮遭受至少震度6弱的地震,福島縣到沖繩縣將遭遇3公尺以上海嘯,最嚴重是高知縣黑潮町和土佐清水市可能有34公尺高的海嘯襲擊。
當局預計,地震可能導致29.8萬人死亡,儘管政府一直在致力於採取抑制災情的措施,但新數據顯示比上輪2012年的預測32.3萬人僅減少一成。
報告估算7成死亡人數、約21.5萬人是因海嘯而遇難。這是假設立即疏散人群比例為20%而作出的計算;若疏散比例能增至70%,則海嘯罹難人數將能控制在9.4萬人以內,顯示立即逃生的重要性。
另外可能有最多95萬人受傷。

避難人數占總人口一成
避難人數預計將達1230萬人,占總人口一成,且比上輪預測最多950萬還高。預測全毀及燒毀的建築物,因受到住宅抗震化等措施效果影響,將略微減少至最多235萬棟。
而在經濟損失方面,建築物及設施的直接損失最大,達224.9兆日圓(約49.79兆元台幣),若加上員工和企業遭受的損失以及生產力下降的影響,損失達到270.3兆日圓(約59.85兆元台幣),比上次預測的214.2兆日圓(約47.42)增加,且相當於國家預算的2.5倍。
此外,如果加上公路、鐵路、港口等交通中斷的影響,總額將超過292兆日圓(約64.72兆元台幣)。
經濟損失還包括供應鏈中斷、企業倒閉潮引發的失業問題。當局估計,太平洋沿岸地區的製造、批發及零售業會首當其衝。
大地震機率增至82%
根據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今年1月15日公布的最新評估,南海海槽今後30年內發生規模8至9級地震的機率,由原先推估的「70%至80%」提升至「約80%」(75%至82%),由於大地震也可能引起跨越海洋的海嘯,各界對此高度關注。
曾準確預測311大地震的日本漫畫家「竜樹諒」,在《我所看見的未來》作品中預言,日本將於2025年7月5日早上5時發生劇烈地震,進一步加劇大眾對大地震風險的擔憂。